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以及其他創傷壓力相關障礙症 - Coggle Diagram
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以及其他創傷壓力相關障礙症
定義
思想及行為極度地重複出現,已經干擾其日常生活
強迫症與相關障礙症
身體臆型症
病因
有注意細節的傾向,這會影響他們觀察臉部特徵的方式
許多似乎只相信他們的價值完全有賴於他們的外貌
認知模式將重心放在注視自己身體時,發生了什麼事情
心理治療
暴露及儀式行為法有助減少症狀
患者對自己的外表不可進行再保證
臨床描述
身體臆形症患者所關切的帶有強迫意念,很難停止思考他們關切的事
身體臆形症通常在青少年晚期發病
患者全神貫注在自己想像或誇大的外貌缺陷上
身體臆形症的症狀及結果在各個文化上都是相似的
有時候因為文化的差異,身體關切的重點會有所差異
因為過度害羞可能造成社交功能上的困擾
特徵:全神貫注想像自己外貌的缺陷,會重複檢查自己的儀容,尋求再保證
儲物症
臨床描述
儲物行為通常始於兒童期或青少年期
動物儲物症通常到中年或老年才會出現
大約三分之一儲物症的患者(通常是女性多於男性)也有收集動物的症狀
較大的問題是他們無法割捨這些物品。
病因
當要求將物品分類時,他們的速度很慢、分類的類別會比其他人多,分類的過程中會引發更多的焦慮
除了組織技巧的問題,認知模式還強調一些不尋常的信念,絕大多對持有物有極強烈的情緒依戀
好幾個型態的問題干擾認知組織能力
特徵:想得到過多物品,沒能力捨去物品
心理治療
以暴露及儀式行為法作為基調
減少患者將重心放在計算或分類持有物
進入害怕的情境-移除物品
強迫症
病因
思考抑制:一個強迫意念的認知行為模式
依據強迫症患者的報告,他們比非強迫症患者更容易出現思考抑制,但卻讓情況變更糟
即使是短暫的思考抑制,仍會導致更多的闖入性想法
強迫意念和強迫行為的認知行為模式
強迫症患者忍受著亞達知覺的基本生理缺陷,因而很難停止自己的想法和行為
亞達知覺就是在解釋這種「夠了」的主觀感覺
一旦強迫症患者對刺激形成制約反應,即使不再有獎勵,他們還是要花較久的時間才能改變對刺激的反應。
心理治療
效果都較藥物治療佳
強迫症的認知治療著重於挑戰患者的信念,或者挑戰他們過大的責任感
暴露及儀式行為法
暴露導致制約反應(焦慮)的削弱
不做儀式化行為,患者就會暴露於刺激物引發的最高焦慮狀態
臨床描述
強迫行為
是重複、明顯過多的行為或心理活動
常見的強迫行為
表現出重複性、魔法式的保護行動
追求清潔與秩序
一再地檢查
感到一種趨力逼使去做這些行為,以減輕強迫意念所引發的焦慮,或是防止災難的發生
多數患者會同時存有強迫意念與強迫行為
強迫意念
通常有這些意念的人都覺得這是非理性的
常見的強迫意念是害怕細菌或疾病的汙染、性、攻擊衝動、 身體問題、 宗教,以及對稱感或秩序
是闖入性及一再發生的想法、意象、或慾望,它們是持續且無法控制
特徵:強迫的意念與行為
其他
可能與憂鬱症及焦慮症有同時發生的傾向
強迫症和身體臆形症的女性稍多於男性,儲物症在男女兩性的盛行率相當一致。
相似處
當看到可能引發症狀的物體時,眼窩額葉皮質、尾核、前扣帶迴等大腦部位較活躍
藥物治療
使用抗憂鬱劑
最常使用氯米帕明
深度腦刺激:一種為強迫症研發的治療
典型的強迫症深度腦刺激治療是將電極植入依核或腹側紋狀體
創傷後壓力症與急性壓力症
創傷後壓力症
臨床描述
創傷事件包括真正或見證死亡威脅、嚴重受傷,或是性侵
意味著對嚴重壓力的極端反應,包括焦慮增加、迴避與創傷有關的刺激,以及警覺增加的症狀
遭受創傷事件後,女性發展成創傷後壓力症的概率是男性的兩倍
行程時間不一定可能會馬上發病,可能會多年後才發病
共病率相當高
症狀
迴避與此創傷事件相關的刺激物
創傷事件後,會出現其他情緒及認知改變的信號
闖入性的再度經驗創傷事件
警覺度或反應性升高的症狀
一旦形成,症狀會慢性化
文化相關
有些文化群體有較高的比率遭遇創傷事件。後果是創傷後壓力症的比率也較高
文化也會造成創傷後壓力症的症狀類型不同
病因
危險因子
選擇性的處理危險
杏仁核與恐懼迴路 課本250、252頁
童年創傷
創傷的本質:嚴重度及類型的問題
創傷後壓力症與制約雙因素模式有關
假設創傷後壓力症最初的恐懼是由古典制約引起的
操作制約的增強效果也持續迴避行為
神經生物學因子:海馬迴
海馬迴在空間、時間及脈絡的自傳式記憶等能力上扮演著核心角色。「組織記憶」及「在脈絡安置記憶」的問題奠定了創傷後壓力症形成的基礎
海馬迴缺陷讓他們即使在安全脈絡下,對創傷提醒物仍感到強烈的危險
創傷後壓力症患者的海馬迴體積小於沒有創傷後壓力症的人
當講述創傷事件時,海馬迴缺陷會干擾講述的組織連貫性
跟恐懼迴路有關
因應
解離與壓抑記憶讓個人可以不必面對創傷的記憶
高智商及堅實的社會支持也可協助一個人更能因應嚴重的創傷事件
以迴避思考方式去因應創傷事件壓力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發展出創傷後壓力症
急性壓力症
臨床描述
只適用於症狀出現在創傷事件後的三天到一個月之間
有兩個受到關切的重點
第一,在嚴重創傷後的短期反應是相當常見的,做此診斷有汙名化之嫌
第二,絕大多數符合創傷後壓力症診斷準則的患者在創傷事件之後一個月,並沒有經歷DSM-IV-TR急性壓力症的診斷
治療
創傷後壓力症的心理治療:暴露療法
想像式暴露療法
加入情緒調節技巧的暴露療法
暴露療法的核心是原始創傷的記憶及提醒物,並且要鼓勵患者面對創傷事件,加以掌控並消除焦慮
創傷後壓力症的藥物治療:抗憂鬱劑(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 ,但停藥易復發
急性壓力症的心理治療:暴露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