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第四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 Coggle Diagram
第四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概述
定义:存在于
自然界
,能够为人类利
用于生产生活
的物质和能量
可再生资源
定义:可以循环再生或不断更新
例:太阳能、风能、动物、植物、水
类型
土地资源(land resources):指人类目前和可以预见到的将来能够利用的土地。e.g. 耕地、林地
气候资源(climate resources):气候也是一种资源,可以周期性地提供光照、降水、风能等
水资源(water resources):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地球上的河流、淡水湖泊、地下水、冰川等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
生物资源(biological resources):森林、草场、野生动物、水生动物等统称为生物资源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数量也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合理利用,并注重保护和培育,使其能够实现永续利用
非可再生资源
定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能再生或不能更新
例:煤炭、石油、天然气
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地球上有煤、石油、铁、稀土、钨等170多种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多种原料和燃料
形成周期长、总量有限,用之则少
十分珍惜,节约使用,杜绝浪费和破坏,并寻找替代资源
自然资源状况
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种类齐全
措施
培养节约资源的意识
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和
循环利用
循环经济
与传统的生产方式不同,循环经济在生产过程的起始,就尽量减少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数量,预防垃圾的过度生产
垃圾分类是循环经济的关键
传统经济:经济增长,资源消耗。循环经济:经济可持续发展
资源
产品
再生资源
水资源
时空分布特点
空间分布不均
从
东南沿海
向
西北内陆
递减
北方地区
缺水较严重,尤其
华北地区
。e.g. 北京是水资源最紧缺的城市,水的供需
矛盾十分突出
措施——
跨流域调水
:缓解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南水北调
工程(对北京的作用):
供水、改善水质、发挥生态效益
时间分布不均
夏秋多
,
冬春少
。
年际变化大
措施——
修建水库
:缓解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作用:
蓄洪补枯、调节径流
密云水库:北京最大的饮用水源地
利用中的问题
不合理
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落后耗水的农业灌溉方式——漫灌
措施:节约用水
工业生产中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措施:节约用水
水污染现象——工业污水排放
措施:加强污水处理
制约
生活用水紧张
工业用水紧张
农业旱涝灾害频发
解决措施(集合)
国家政策:调整水价
节约用水——节水意识
海水淡化
科学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雨水收集、渗水路面、城市森林公园
污水处理:加强污水处理、中水利用
工业:冷却池
农业:农业喷灌、农业滴灌、地膜覆盖
开源节流
控制人口数量
(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
数量特征
总量丰富,人均少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
缺乏
的国家
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海水淡化
组成
淡水占2.53%:其中冰川和永久积雪占68.7%
比较容易利用的水资源:河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海洋水及其他咸水占97.47%
定义
广义:能够直接或者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对人类活动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
狭义: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
土地资源
利用类型
农业用地
耕地:农耕种植。e.g. 油菜田、麦田、稻田
水田
主要地形类型:平原、盆地、丘陵
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旱地
主要地形类型:平原、高原
年降水量:400~800毫米
林地:培育保护森林。e.g. 横断山区林场、北京西山林场、大兴安岭林区
主要地形类型:山地、丘陵
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
草地:放牧饲养。e.g. 高寒牧场、山地牧场、草原牧场
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
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
非农业用地
建设用地:建筑交通。e.g. 工厂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
难以利用土地:沙漠、戈壁、高寒荒漠、冰川等
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
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
特点(
I
为优势,
B
为劣势)
总量丰富
,
人均占有量少
土地资源利用
类型多样
,但
分布不均
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秦岭——淮河以北主要是旱地,以南主要是水田
林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东南和西南部地区。
耕地、林地比重小
,土地利用比重不合理
耕地利用中的问题
人均耕地少(0.08公顷=1.2亩),且继续减少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2。
人口持续增加
耕地总面积减少原因
城市发展占用耕地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损失耕地
土地污染,耕地质量下降
土地国策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耕地红线: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靠科学种田、提高现有耕地利用率来发展种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