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ch5實驗主義與教育 杜威 (理論大要與教育 (心靈論與教育 (教育啟示 (教育是啟發智慧的歷程 (讓學習者明白自身行為的意義 (產生心靈活動))…
ch5實驗主義與教育
杜威
理論大要與教育
心靈論與教育
基本概念
經驗擴充心靈內涵
適應環境產生經驗
智慧是心靈的最高表現
最好的選擇→達到環境中的目的→產生智慧
心靈的主動性
自我價值的投射
內在目的
主動性與個別性
教育啟示
教育是啟發智慧的歷程
讓學習者明白自身行為的意義
產生心靈活動
訓練習慣基於理智的了解
學習者能夠自己培養、調整習慣
教育要提供自我有目的性的活動
引導學生主動設定目標
重建道德責任
道德責任→自由意志
知識論與教育
基本概念
知識來自於個體與環境互動
知識→經驗→知識→經驗 (滾動式修正)
知識的特質
繼續性
工具性
試驗性
行動性
創造性
知識=先天能力+後天經驗
教育的啟示
教育即生長
教育提供活生生的經驗
活動課程
行以求知
做中學
問題教學法
1.發現問題
2.分析問題關鍵
3.蒐集解決問題的辦法
4.選擇最佳解
5.驗證得失並改進
興趣與努力融合
有目的之活動
價值論與教育
基本概念
價值發生於知識的效用上
有用即為真
社會價值來自於互為主觀的結果
重視個體→形成共識
價值是不斷變化的
個人和環境互動會變化
沒有永恆的真理
對教育啟示
讓知識運用在生活中
社會參與
活到老學到老
人性論與教育
基本概念
人性是可變的
人性是社會的產物
改造環境
改變思想
人性的變化與文化有關
從自己的文化而來
文化差異
時代差異
對教育的啟示
教育內涵深受社會環境影響
透過教育可以改變人性
道德學說與教育
基本理念
道德判斷的標準
動機+結果
善與惡
善=幸福
個人與群眾不衝突
理性+經驗
在生活中驗證
道德的權威
個人+社會
對教育的啟示
道德教育目標
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道德教育內容
行動力、實踐、實用
道德教育方法
經驗中學習
安排社會參與
學校有道德教育責任
社會知識
興趣
社會雛形
思想淵源
來源
達爾文進化論
物競天擇
德國辯證觀念
正反合
皮爾斯實用主義
有效用即為真
20th美國社會變遷
基本主張
教育本質
教育是經驗不斷的累積與重組
教育即生長
教育促使個體洞見未來
教育目的
教育無目的
教育方法
做中學
問題教學法
教育內容
活動課程
教材注重實際經驗
個體與社會之互動
教材須和人類公益有關
教育即生長
教育的可能性
依賴性與可塑性
依賴成人
可塑性增加智慧
未成熟的狀態
成熟→未成熟
堤防反教育發生
生長有正反面
評述
△
道德相對主義
過於肯定人類的自我能力
O
兼重品格與行為
主外派(結果)+主內派(行為)
引發學習動力
以本性為出發點
影響
進步主義教育運動
知識隨時空而變異
自我潛能可以克服任何困難
解決生活問題才是教育重點
注重學習的自願性
問題教學法
教師是協助者
知識經驗的共享
民主社會
4074F008 教研碩專二 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