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性侵害心理創傷 (創生後壓力症候群(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症狀 (做惡夢, 性情大變,…
性侵害心理創傷
創生後壓力症候群(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症狀
做惡夢
性情大變
情感解離
麻木感
逃避
失憶
時間:一個月以上
性侵事件後6~8周 78%受害者仍有PTSD症狀
亂倫受害者有96%罹患PTSD
三個月後仍有PTSD症狀的受害者47%
對於性侵受害者而言,一生罹患PTSD的流行率是80%
症狀類型
再度體驗創傷
出現其中一種
反覆帶著痛苦,讓回憶不斷闖入心頭
反覆帶著痛苦夢見此事件
彷彿此創傷事件又再度發生的行動或感受
暴露於象徵或類似創傷事件的內外在相關情境時,感覺強烈心理痛苦
暴露於象徵或類似創傷事件的內外在相關情境時,產生了生理反應
持續逃避
出現三種以上
努力逃避與創傷有關的思想、感受或談話
努力逃避會引發創傷回憶的活動、地方或人們
不能回想創傷事件的重要部分
對重要活動顯著降低興趣或減少參與
疏離的感受或與他人疏遠
情感範圍侷限
對前途悲觀
警醒度持續增加
出現兩種以上
難入睡或難保持睡著
易怒或爆發憤怒
難保持專注
過分警覺
過動的驚嚇反應
性侵性侵害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主要症狀(交互發生)
情緒侵入
受害者對於上侵害事件經常有重覆和侵入式的回憶
麻木遺忘
感覺創傷事件不是真的、不相信事件發生了
覺得自己被隔離,變得防衛、僵化
拒絕參加社交活動,甚至停止工作或學業
疏離家人
反應階段
預警期
警覺到有危險的階段與反應
反應
想逃走
與加害者體論或爭吵、反抗
思考要如何活下去
保持冷靜不要再激怒對方
記下加害者、環境的細節特徵
回想過去別人給的建議
想到過去看過的暴力情境
祈禱有人來相救
防衛機制:隔離、壓抑、合理化,以降低強烈的心理不適與不安
協助:預防宣導
對象:社會大眾、學生
目標:避免性侵害發生
影響期
受害的過程與事後的立即反應
反應
對死亡或身體傷害的極端恐懼
無法對情境整合或反應
在壓力下無法將所學的行為表現出來
有時會嘔吐
震驚、麻木與不相信會發生
覺得無法逃脫
事後回想時會覺得很罪惡是自己沒有能力處理好這個階段
性侵結束後
心理反應
表達型:哭泣、低吟,或不安地表達害怕和焦慮
控制型:用平靜、克制的方式來掩飾自己的感受
混合型:將過去的身體、精神的疾病或人際困難,與這次的傷害一併表現
生理反應
肌肉傷害:頭痛、疲勞、睡眠失調
消化系統不適:胃痛、想吐、沒有胃口、失去味覺
生殖器官症狀:陰道的分泌物增加、感到搔癢、小便時的灼痛感、普遍的疼痛、長期的陰道感染、肛門流血與疼痛
協助
危機處理:驗傷、司法陪同
處理一度傷害,避免二度傷害
社工角色:受害者的倡議者、專業資源的聯繫者
恢復期
恢復生活作息與症狀的發作階段
時期
否認期
受害者外表看起來似乎已經適應,藉由下列行為回歸正常生活
行為
改電話號碼
搬家
向家人求助
規律、機械式的例行日常活動
症狀期
兩星期到數月後再次感受到被性侵的痛苦
症狀
焦慮、恐懼、作惡夢
憂傷、罪惡感或羞恥感
幻想再度受害
感到易受傷害、無助、骯髒、疏離、隔離
性功能障礙和身心症狀
協助
協助者:心理輔導員
對象:受害者及重要他人
個案心理輔導員
被害者心理支持:個案生活、人際和家庭關係
家庭心理輔導員
擔任被害者心理支持處理重要他人的替代性創商(夫妻關係、親子關係)
危機處遇後續的追蹤輔導,處理恢復期的二度傷害
預防性輔導:避免受害者使用不當因應方式,妨礙創傷的復原或使親子關係惡化
重整期
解決性侵害事件的最後階段
憤怒
對加害者、社會、法庭、警察或男人感到憤怒
對治療師、醫師或輔導人員感到憤怒
在憤怒的背後,是深度的絕望、無助和羞恥感
協助
協助者
心理輔導員
心理師(心理諮商)
協助受害者:處理過去長期的心理創傷,以及嚴重性創傷
協助受害者家長:處理父母個人議題
帶領個案團體及家長團體
跨專業合作
未治療存活曲線
12個月後迅速降低
六年之後再降低一次
性侵害創傷症 (Rape trauma syndrome, RTS)
症狀
害怕
憂鬱症
擔心健康
害怕司法
不信任感
罪惡感和自責
發展階段
Sutherland & Scherl(1970)
1st 急性階段
驚嚇不相信,感到害怕和焦慮
2nd 假性適應階段
為重拾生活,採取否認、情感壓抑,開始合理化的因應機制
表面上看似已適應一般生活,對於外界提供的協助不感興趣
3rd 整合階段
感到自責、自慚形穢,對加害者感到憤怒
開始想要傾訴
準備面對並解決對於自己和加害者的情緒
沒有處理好:受害者可能將憤怒轉向自己,使得憂鬱更加嚴重
把握時間協助受害者面對害怕、焦慮和憂鬱的情緒
Burgess & Holmstrom
急性階段/
失序階段
發生於事件後的數天至數星期
症狀:身體痠痛、頭痛、睡眠失調、做惡夢、對個人安全的害怕
長期重整階段
為了恢復原有的生活模式,想要重建對世界的控制桿所產生的狀態
持續發生盜事件後的數月至數年
性侵害流行率 41%
認知衝擊與復原指標
認知衝擊
創傷的回憶
受害者努力壓抑受創事件,但事件會在噩夢中出現(可能不段、反覆重現)
可以避免情感的投入,但無法避免創傷的回憶湧入腦海中
因果的解釋
受害者反覆思考「為何是我?」「如果...,會不會有不同的結果?」
受害者下意識地將事件發生的原因歸咎於自己(自責可以緩和受害者的負面情緒),讓受害者找到一個生命意義,覺得自己不是全然無助、沒用的,擁有某主程度的掌控權,讓受害者找到一個可以控制生活的假象。
維持「公平世界」的信念
自責的影響
性格:我活該、我的錯、我很糟
行為方面:因為我沒聽父母的化、因為我說謊
概念的改變
打破「安全世界」的假設
調適方式(兩種方式中掙扎)
改變對創傷經驗的想法,符合原來的概念
改變既有的概念,去適應創傷經驗
衝擊的面向
安全
恐懼性的逃避、自我保護的社交逃避
信任
失去對自己的信任,無法處理生活中的重要決定
對他人的出現產生幻覺和感到失望
害怕被背叛或被拋棄,對背叛者感到憤怒
權力
不確定自己處理問題及面對新挑戰的能力
對個人能力有過高或過低的期望
在人際關係中缺乏自我肯定,變得被動、順從
自尊
自尊懷疑自我價值:事發後6天到18個月,自尊較低落,覺得自己與他人不好、很邪惡
衍生出長期對他人表現憤怒、虐待或諷刺的行為
親密
無法安慰或照顧自己,害怕孤單
感到內心已死、失去想像能力,喪失過去自己的形象
對他人的要求感到焦慮,逐漸和他人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