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G2-SMMC-LN-3-External-Environment-Industry-Structure (結構 ->行為->績效…
G2-SMMC-LN-3-External-Environment-Industry-Structure
二、分類
貨品分類制度
中華民國
前六碼
屬海關進出口稅則稅率依據
例:皮革成衣(
4203.10
.00.00-5)
國外
HTS: Harmonized Tariff Schedule
統一關稅表
例:投影機Projector(
8528.61
.00.00-3)
行業分類
原則
行業層級
大
中
小
細
中華民國行業分類
附加價值最大
的主要經濟活動作為判定行業細類之基礎
由上而下法
之程序判定從事多種獨立經濟活動的分類
以場所單位的
經濟活動
進行歸類且無重疊
依
最終生產活動
歸類垂直整合性質
依產品之
生產總額
或
營業額
歸類
原因
中間投入重疊
附加價值釐析不易
其他體系之分類
北美行業分類系統 (NAICS←SIC)
經濟發展合作組織OECD
聯合國國際行業標準分類 (ISIC Rev.4)
三、價值鏈
企業價值鏈(內部)
支援活動(Support Activities)
企業基礎設施(firm infrastructure)
人力資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技術開發(technology development)
採購(procurement)
支援核心營運活動的其他活動,又稱共同運作環節
主要活動(Primary Activities)
進貨物流(Inbound Logistics)
製造營運(Operations)
出貨物流(Outbound Logistics)
市場行銷(Marketing and Sales)
售後服務(After sales service)
企業的核心生產與銷售程序
產業價值鏈(外部)
價值遞增
上游和下游之間的交換關係(訊息、物質、資金)
四、補充市場結構屬性
Monopoly 獨佔市場
差別取價 price discrimination
Hedonic price 享樂價格法
享受某種產品由於環境的不同產生的差價,作為環境差別的價值
3 degrees
Second-degree (by unit)
區間定價
舉例:續杯半價; 批發vs.零售
生產者依照消費者不同的購買數量區間,訂定不同的價格出售
First-degree (both)
完全差別取價
生產者完全獲知消費者的需求,依消費者最高願付價格(WTP)來銷售
可獲取全部消費者剩餘的訂價方式
Third-degree (by segmentation)
市場區隔
生產者必須能夠有效區隔不同市場之消費者的前提下才可實施
舉例:全票vs.半票; 商務艙vs.經濟艙; 劃位票vs.自由座
前提是不能轉售,,且能知道需求曲線(人或量),有助於降低生產者的邊際成本
耐久財durable goods
使用時間較長的物品
出租或買斷
二手市場
獨佔/競爭市場對耐用財選擇的影響?
Duopoly 雙頭壟斷市場
Stackelberg Competition
不對稱的競爭/斯塔克爾伯格競爭
廠商之間存在著行動次序
逆向歸納法(backward induction)
後行動的參與人能夠觀察到前面的行動
領導性廠商決定一個產量,跟隨廠商可以觀察到這個產量,然後根據此來決定他自己的產量。
Reaction function 反應函數
領導性廠商所決定的產量將是一個以跟隨廠商的反應函數做出的利潤最大化產量
Bertrand Competition
價格競爭/伯川德競爭
同質產品
廠商通過產品價格進行競爭,同步行動
市場結構與完全競爭市場相同,價格等於邊際成本
當價格降到P1=P2=C時,達到均衡,即伯特蘭德均衡。
Cournot Competition
等價/古諾競爭
產品價格由市場上的
總供應量
決定
同質產品
市場上的供應量變大時,價格就會被壓低;反之,當供應量不足時,價格就會上揚。
供應商之間就變成是生產數量的競爭
公司在決定產品的生產數量時需參考其他廠商的數量,找出獲利最大化
廠商同步行動
結構 ->行為->績效
Structure 結構
行業的邊界/範圍
進入障礙
資本的需求
標準
法規
技術的要求
進入的威懾力
超額產能
取消贖回權
限制性定價
多重市場接觸
自然進入障礙
網絡外部性、位置
轉換成本
商譽、顧客忠誠度
市場本來就存在的障礙
經濟
規模
學習
範圍
產品差異化
賣家和買家的人數
市場集中度
賣家和買家的人數
產品差異化
專心
⬇️
⬇️
Conduct 行為
行銷
廣告
訂價行為
產品選擇
製造
合併/簽合約
投資
企業聯合
研發
創新
專利證明、合法性的策略
Performance 績效
⬇️
三大指標
效能
資源配置效率
生產效率
發展
產品品質
科技進步
盈利能力
利潤
股東的權益 equity=assets-liabilities
價格
交互影響
政策
法規
反托拉斯法
宏觀經濟
企業規範
進入障礙
國貿規範
刺激
投資 / 員工激勵
租稅 / 補貼
主要考量
生產之投入、製程及技術
生產商品與服務之特性
商品與服務之用途
七、產業集中度
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 HHI (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
用於測量產業集中度的綜合指數
指一個行業中各市場競爭主體所占行業總收入或總資產百分比的平方和
∑ (si)平方, i = 1 ~ N
最大值=1
表明市場集中度越高,甚至為完全壟斷
最小值=0
產業內企業的規模越是接近,且企業數越多
亂度指數 (entropy coefficient)
衡量市場集中度和市場力作用程度的一種指標
Entropy = ∑ [si*(ln si)], i = 1 ~ N
Entropy較小,集中度較高
四大企業集中度(Four-firm Concentration Rate/CR4)
在一個產業中
最大的四家企業的產出占該產業總產出的百分比
40%以上
寡頭壟斷市場
40%以下
壟斷競爭市場
100%
完全壟斷市場
趨近0%
完全競爭市場
∑si ,i=1~4
市場份額 (Market Share)
市場佔有率
為某一時間,某一個公司的產品,
在
同類產品市場銷售中占的比例
或百分比。
si =qi /Qx100%; Q=∑si ,i=1~N
六、市場力量 (Market power)
利潤最大化 (Profit maximization)
原則
產量的邊際收益=邊際成本
MR = MC = P (1 + 1/ε)
ε = (dQ/Q) / (dP/P);需求曲線的反斜率和位置
π(Q) = TR(Q) − TC(Q)
π為利潤,Q為廠商產量,TR為廠商總收益,TC為廠商總成本
經濟利潤最大化
一定的生產技術和市場需求約束下,廠商實現利潤最大或虧損最小
勒納指數(Lerner Index)
對價格與邊際成本偏離程度的度量,反映了
市場中壟斷力量的強弱
L= (P- MC) / P
趨近1
市場中的壟斷力量越強
獨占者可將價格設定高於邊際成本
趨近0
市場中競爭程度越強
L=勒納指數、P=價格、MC=邊際成本
缺陷
邊際成本的數據難以獲得
市場力量是指賣方(seller)或買方(buyer)不適當地影響商品價格的能力
一、總體環境
產業與市場
市場=消費者或產品的總合
產業=廠商的總和
MNCs 的PESTEL分析模型
Industry vs. Sector
電腦部門
電腦硬體產業
中央處理器產業
個人電腦產業
手提式電腦產業
個人電腦產業
筆電市場部門
桌上型電腦市場部門
伺服器市場部門
電腦軟體產業
電腦元件產業
磁碟機產業
半導體產業
數據機產業
在顧客心中的解釋
最高願付價格
認知價值
保留價格
Basic Conditions 基本條件
需求
季節性、增長率
位置、購買方式、訂單量
需求的彈性、替代品、感知價值
市場區隔:企業用戶、政府/教育機構、SOHO、消費者
供給
原材料、工會、所在地、規模經濟
成本結構
AVC 平均可變成本 vs AFC 平均固定成本
範圍經濟
技術、產品耐久性
價格 price
市場/產業結構
獨佔性競爭
些許廠商
進出容易
商品和服務略有差異
市場訊息流通,但不完全
寡頭壟斷
2家廠商以上
進出不容易
生產同質或異質產品
市場訊息不流通
完全競爭
廠商多
進入門檻低
同質性商品
資訊流通高
壟斷
1家獨大
高度障礙
無近似替代品
市場訊息不流通
生產者剩餘
成本cost
price
cost
value
消費者剩餘
要素市場
消費者
產品市場
生產者
上游
下游
市佔率
進入難度
產品差異化
資料取得
G2 組員 國企三
郭儀中
蔡昀雯
林楷
黃惠琳
邱煜婷
黃征壕
國企碩二 曾羽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