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道德哲學與教育 (人性學說派別與教育 ((三)亦善亦惡說, (四)性非善非惡說, (二)性惡說, (五)性三品說, (一)性善說),…
道德哲學與教育
人性學說派別與教育
(三)亦善亦惡說
(四)性非善非惡說
(二)性惡說
(五)性三品說
(一)性善說
道德倫理學派與教育/道德哲學
(二)主內派
義務論倫理學/嚴格主義
康德、行為動機說(批判主義)
以人
行為的動機
作為道德行為判斷的對象,與結果無關。
孟子
(三)道德認知理論
杜威道德發展說
道德隨社會變遷而改變
道德前期、道德成規期、自律期
善惡判斷應同時考慮動機與結果
皮亞傑道德發展論
無慮期、他律期、自律期
正義倫理學/柯爾柏格道德三階六段論
道德隨年齡逐漸發展(三階六段論)
(一)主外派
效益倫理學
邊沁、彌爾、斯賓賽:
以行為的結果作為善惡判斷的標準(功利主義)
最大多數人的快樂/幸福就是好的
德行倫理學
(幸福論)
亞里斯多德
人生以追求幸福或至高的善為終極目的
快樂主義
伊比鳩魯:善惡的分別以經驗的苦樂為準
(四)其他
3.責任(關懷)倫理學Gilligan
批判以男性優位的正義論理學,忽略女性對於人際關係、關懷、連結在道德判斷中的價值
2.超義務道德Urmson
超義務道德:不去做也不能說錯的行為
e.g.醫生到傳染病疫區進行服務
5.麥金泰-社群論
4.羅爾斯-正義論
個人權利應給予平等尊重,個人也應履行義務
正義即公平
最大的均等自由原則;差異原則強調公道
1.關懷倫理學Noddings
must 關懷
品德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