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CH13物料管理與存貨管制 (存貨管理技術 (簡單經濟訂購量 (EOQ) 模式 (總成本(TC)=訂購成本+存貨持有成本+貨品本身成本…
CH13物料管理與存貨管制
存貨的類型、持有理由與功能
類型
預期存貨(anticipation stocks)
配合預期顧客需求
季節性存貨(seasonal inventories)
平滑化生產需求;淡季建立存貨,以備旺季需求之用
得到訂購週期的利益
採購或生產經濟批量,不必配合採購或生產的短期需求
減弱配銷系統的關聯
存貨可在連續製造步驟中,當作緩衝使其他作業繼續運作
預防缺貨發生
可透過安全存貨降低缺貨風險
管線存貨
配合生產需花一定時間,通常會有些在製品存貨
避免價格上漲的風險或享受數量折扣的利益
有時為了避免價格上漲而增加訂購量或採大量訂購模式,可享價格折扣優待
存貨持有理由
成品
組織採取存貨生產的策略
因應平準化的整體產能計劃需求
避免延誤對顧客承諾的交期
在製品
組織採行製成到項的生產策略,以增加彈性
降低物料運輸及生產成本(大批量)
原料
供應商用批量的方式生產運送原料
較大的採購有較低的單位成本(數量折扣和較低的運輸成本)
種類
週期存貨
功能:
供應製造作業或從供應商送至使用者
利益:
數量折扣、降低準備成本、定期運交
安全存貨
功能:
供應商前置時間變動,未能預期的用量變化
利益:
節省較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時間(處裡缺貨問題)、節省運輸成本
預期存貨
功能:
使生產順利以應付季節銷售或行銷推廣;利用期貨交易應付原料價格上漲,避免供應中斷
利益:
降低加班、雇用、失業、訓練等成本
在製品存貨
功能:
工作順流,可使工廠有最大產能模組化設計,以增加生產系統彈性
利益:
降低運費、搬運及包裝成本,減少作業的成本客製化
日本存貨管理政策
1.即時生產: 快速供貨降低訂購成本
2.存貨是浪費的: 存貨成本理應更高(倉庫管理、空間閒置、資金積壓、貨品保存等成本)
存貨管理技術
ABC存貨管理法
管理方式
A存貨(數量少價值高);B存貨(數量和價值相當);C存貨(數量多價值低)
管理目標
A存貨(零庫存);B存貨(安全存貨,採定期訂購模式);C存貨(複倉制)
複倉制:平時的存貨準備為兩個或兩批,當其中一個(批)使用完後,可使用第二個(批)同時進行採購或補貨
簡單經濟訂購量 (EOQ) 模式
目標: 存貨成本及訂購成本總和最小化
當某一存貨的庫存降低或訂購需求產生時,考慮每次訂購批量的大小
需求量(D), 訂購量(Q),訂購成本(S),存貨持有成本(H),單價(P),Imax(最大庫存量),再訂購點(ROP),循環時間(CT)
總成本(TC)=訂購成本+存貨持有成本+貨品本身成本
TC=(D/Q)S+(Q/2)H+PD
求總成本最少
Q*=√ ̄2DS/H = √ ̄2DS/Pi
存貨持有成本
P x i(存貨成本率)
考量訂購成本與存貨成本
訂購次數=D/Q*
最大庫存量(Imax)=Q*
訂購的週期時間=年工作天數/Q*
經濟訂購量模式(EOQ)
除了考量訂購成本與存貨成本外,亦考量數量折扣下的經濟訂購模式
TC=(D/Qn)S+(Qn/2)H+PnD
1-n種不同的數量折扣
經濟生產批量(EPQ)模式
原料由現場製作,將生產出來的原物料送至後段製程;生產數量過多,衍生存貨持有成本、生產數量過少,衍生訂購成本及設置成本
需求量(D), 訂購量(Q),訂購成本(S),存貨持有成本(H),單價(P),Imax(最大庫存量),再訂購點(ROP),循環時間(CT),前置時間(T)
總成本=設置成本+存貨持有成本+貨品本身成本
TC=(D/Q)S+(Imax/2)H+PD =(D/Q)S+1/2[Q(1-(d/p))]H+PD
最大庫存量Imax=[Q(1-(d/p))]
Q*=√ ̄2DS/H(1-(d/p))
CT=邊生產邊消耗時間+只消耗不生產時間
CT=Imax/(p-d) + Imax/d
允許缺貨候補(back order)的經濟訂購模式
當採購數量低於預期需求時,會發生缺貨,而顧客同意之後再撥補,但廠商仍須付出額外成本以彌補缺貨造成的不便
循環時間(CT)=t1+t2;t1不缺貨的時間,t2缺貨的時間
撥補量=Q-M
最佳訂購量Q*=√ ̄2DS/[H(Cs/H+Cs)];Cs(缺貨成本)
報童模式
商品有銷售期限或使用期限,一旦過期價值大幅降低
求解
資訊完整
期望值(EMV)或期望值成本(EMC)
資訊不完整
期望機會損失(EOL): 有賺錢是應該的,沒賺到的虧損
臨界比率法(CR)= Cs/(H+Cs)
EMV或EMC
單期訂購模式
僅分析單期貨品情況;重短缺成本及超額成本
短缺成本(Cs): 每單位未實現的利潤, Cs=單位收益-單位成本
超額成本(Ce)=原來單位成本-單位殘值
服務水準=Cs/(Cs+Ce)
需求大於服務水準呈現短缺狀態;需求小於服務水準,則呈現存貨超額;當Cs=Ce時為最佳存貨水準
最佳存貨水準=最低需求+服務水準(最高需求-最低需求)
存貨短缺風險=1-服務水準
再訂購點管理模式
EOQ僅回答最佳訂購量為多少;再訂購點(ROP)則可回答何時訂購的問題
當持有存貨消耗至某依預定數量時,再訂購點就會出現
固定前置時間且需求率固定:
ROP=d(需求率) x LT(前置時間)+SS(安全存貨)
決定因素
需求率
前置時間
需求與前置時間變異程度
管理者所能接受存貨短缺風險的程度
固定前置時間且需求率變動:
ROP=d x LT+z√ ̄LTσd ;σd(每日需求變異數)
變動前置時間且需求率固定:
ROP=d x 平均前置時間+zdσlt;σlt(前置時間標準差)
變動前置時間且需求率變動
: ROP=d x 平均前置時間+z√ ̄平均前置時間zd(σd)平方+d平方σlt平方
定期訂購模式與定量訂購模式的比較
定期訂購模式(FOI)
固定時間訂購不定量的貨品
僅需盤點存量水準
訂購區間(OI),前置時間(LT),再訂購點持有存貨量(A),需求標準差(σd),平均需求(d-bar)
訂購量=預防區間的期望需求+安全存量-再訂購點持有存貨量
=d-bar(OI+LT)+zσd√ ̄(OI+LT) - A
定量訂購模式
以ROP決定再訂購點
考慮預防前置時間存量短缺情形
與定期訂購模式相較需要較少的安全存量
嚴密監督存貨水準,以便了解持有存貨何時達到再訂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