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好好拜託 (7個溝通地雷 (提醒別人欠你人情 (不斷提起互惠原則,讓對方覺得你想操控他,
讓人感覺你在偷偷計算,愛計較), 只是幫個小忙…
好好拜託
7個溝通地雷
提醒別人欠你人情
不斷提起互惠原則,讓對方覺得你想操控他,
讓人感覺你在偷偷計算,愛計較
只是幫個小忙
輕描淡寫地提出請求,淡化對方付出的心力和時間,可能會傷害對方感情及你們的關係
過分強調對方很熱心
助人讓人快樂,但不用外人來提醒。
給錯題示會讓助人的樂趣下降。明顯帶有操控意圖會削弱潛在協助者的自主權
一直說不好意思
對方感受到的不是歉意,而是不得不幫忙的壓力,會覺得被逼迫而非自願。
不屬於同一個團體才會一直道歉,
過多道歉會拉開彼此距離
-
我真不想要麻煩你
開口就先做免責聲明,會讓潛在協助者覺得
很為難,反而無法取得有效的協助
過度強調自己的感受
(接受了他的幫助後,境遇變得更好)
-
為什麼不喜歡拜託別人與社交威脅
-
不確定性
想知道未來會怎樣或周遭發生的事,
才好去準備應對或迴避
-
自主權
人類需要有自行選擇有利行動,掌控自己人生的權力。一旦覺得失控,不僅會感受到立即的痛苦,持續太久還會陷入精神衰弱,焦慮及沮喪。
-
人際關係
歸屬感及與他人的連結,可能是大腦內主控獎賞或威脅最大的來源之一。
對方若說"不"感覺是對人不對事,
會引發人際關係危機
-
大腦機制
身體疼痛或是人際關係受到傷害,對求生而言都是重要信號。被拒絕或受到不公平對待,頭痛都會讓觸動dACC(背側前扣帶迴皮質)
化被動為主動
當面求助
拒絕讓人不自在(意識到自己違反社會規範),
當面求助成功率高於間接求助(如email)
-
以退為進
提出一個對方會拒絕的要求,接著再提出一個合理要求(真正目的)。兩個要求形成極大反差
但第2個要求不能太離譜,會有反效果。人會有衝動去彌補曾拒絕他人帶來的罪惡感。
得寸進尺
先提出一個確定對方會答應的小要求,再提出第二個更大的請求。人會避免認知失調幫過1次
再幫第2次機會高認知失調對人持有不一致或相互矛盾的看法會造成心理上的痛苦
讓幫助你的人感覺良好
-
修復壞心情
目睹無辜的人受害,情緒受到負面
影響的人更容易幫助他人
-
-
提出請求後會收到的回應
-
保持沉默(選擇忽略,不會覺得自己是個大爛咖,但多少會良心不安)
-
欣然同意(可獲得最佳感受,體驗到快樂及幸福的感覺,在強化自己及受助對象情誼時也變得更喜歡自己)
動機
互惠
關係
以群體為層級的互助行為,認同某人所以伸出援手。
如同種,國籍,宗教,學校,球隊成員。
不期待特定人士的立即回報
個人互惠
協商交易,以物易物,就是交易
互惠內容就是雙方商量的事,
不會超出此範圍,不會產生感激之情
集體互惠
朋友,戀愛對象,家人,就是會幫對方認為未來有需要,關係人也會幫忙若一直沒給回饋,會注意到,關係可能因此改變會引發責任及感激,責任僅限於關係人。不期待特定人士的立即回報
感激,感到虧欠想要回報會引發助人效應,
即使是陌生人,但只維持30分鐘
-
內在動機
好奇心,成就動機,認同感,互惠感
出於內在動機做事會更有興致,即使有難度也會樂在其中,
思考更有創意,遭遇挫折也更能堅持下去。
-
如何好好拜託?
強化內團體意識
大腦會將人分成很多類,只要強調如歸屬同一團隊,或是擁有共同目標,給予不同提示,大腦就會改以這些基準來判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人。
光說"一起"就會讓大腦聯想到一連串獎賞,有歸屬,
有人脈,有信任的人共同朝一致的目標前進。
-
-
-
強化正向身分認同
自我認知的產生
自我認知 (對自己的整體看法,
特徵,強項,弱點,心態,偏好)
-
-
-
-
我們喜歡能證實我們想法的人(高自尊的人會在意社會的認可及表揚,低自尊的人會尋求負面生活經驗,來強化原有的自我評價)
幫你的人有獨一無二的地位
給的東西與"本質"相關,如名字,私有物(敝帚自珍效應),
或身體一部分會強化自我覺知
強化效能感
人真正在意的是,自己的選擇所帶來的影響力
得到回饋會讓我們有動力做下去(效能感)
-
-
-
求助的四個關卡
贏得注意
清楚表達你需要幫的忙
讓對方感到有責任提供幫助
-
群組詢問會有旁觀者效應
個別詢問,說明清楚內容,為何是他
-
1.資訊太多,只能先處理自己的事
2.對象處於負面情緒(焦慮,沮喪,不安)
會難以注意到身邊的人
被求助者心理OS
不幫忙自己好像是壞人,答應了又感覺受人逼迫。請人求助要盡量降低這種讓人不得不幫忙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