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元素的活性大小

金屬的活性

加熱鎂鋅銅

加熱源

酒精燈

現象

鎂帶最易燃燒,產生白色強光,生成氧化鎂,氧化物溶於水呈性。

鋅粉不易燃燒,表面形成緻密氧化層,挑開後內部又燃燒。氧化物溶於水呈性。

銅粉不易燃燒,還是會氧化,生成氧化銅,不溶於水,呈中性。

結果

燃燒容易程度(對氧活性大小):鎂 > 鋅 > 銅

活性與反應

活性大的金屬容易起火燃燒。鹼金族鈉、鉀對氧活性大,故需儲存於石油中。

活性小的金屬不易氧化,故白金、金飾可以長久保存不變質。

註:劇烈的化學變化(國中常用狹義定義:氧化作用;廣義的定義,不一定要和氧作用),產生光和熱,稱為燃燒。廣義定義,例子:鈉可在氯氣內燃燒、鎂帶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燒。

緻密氧化層:對氧活性大,但生成的氧化物質地緻密,可隔絕氧氣,防止內部金屬繼續氧化,故久置空氣中也不易鏽蝕。

元素對氧活性

鉀鈉鋇鈣鎂鋁碳鋅鉻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

活性大小需視作用對象而訂。如,元素對氫活性的順序與對氧活性的順序並不同。

活性大的金屬加稀酸會產生氫氣。所謂活性大是指對氧的活性比氫大。銅汞銀鉑金+稀酸不會有氫氣產生。

實驗目的:從此實驗的觀察學到判斷活性大小的順序。

從燃燒現象看起

難易程度不同

火焰顏色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