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外遇事件導致夫妻關係危機之處理 (外遇類型 (Lawson (假親密型:因為覺得不易發展或維持一種親密關係,故想掙脫而發展三角關係,…
外遇事件導致夫妻關係危機之處理
外遇類型
民法
精神外遇
肉體外遇
Lawson
假親密型:因為覺得不易發展或維持一種親密關係,故想掙脫而發展三角關係
粉飾太平型:夫婦不肯為衝突付出代價,不管發生什麼總是告訴自己相敬如賓才是快樂婚姻
→即使發生外遇事件也要維持表面效度
逃避(婚姻)型:為了增強掙脫的感覺,協助逃出婚姻
尋愛型:夫婦非因愛情而結合,同時在別處尋找愛情,不想為婚姻犧牲自己
強迫型(性慾驅使型):因肉慾所以想與人發展性行為
(第三者和元配是)對等型:與第三者關係保持公開,配偶態度是緘默,雙方擁有相當多的空間
傳統型:未揭發前都是保密的
娛樂型:外遇是為了滿足個人玩樂的慾望
葉高芳
應酬式:因交際場合逢場作戲而假戲真做的一種婚外情,有時較公開,甚至會被很亂的圈子認為是難以避免
交易式:就性交易造成的啦→大多肉體外遇
友誼式:日久生情,排除困難要趕走元配,企圖和努力共相廝守
愛情式:外遇者本身對婚姻不滿,導致自己無法和外遇對象分離→替代性
簡春安
傳統型:只有男生可以外遇
拈花惹草型:玩弄異性為樂的風流人類們
保護型:父愛或母愛大發而外遇
報復型:因對配偶不滿(虐待或外遇)而產生的報復行動
情境型:因工作或應酬的外遇(像應酬式)
舊情復燃型:遇到舊情人重新點燃愛的火花
感性型:像是友誼式遇到知己或仰慕許久的完美對象
性因素型:另尋性伴侶
外遇的歷程
Kessler-復原歷程七階段
特色
不同當事人會接力不同階段
不一定每一個階段都會經歷
順序可能會不一樣
階段的界線可能會重疊
同階段會出現兩個階段的特色
階段
覺醒期
發現婚姻現實的一面
調適得來→化險為夷
若以負面心態面對或逃避→下階段見
耗損期
以負面情緒爆發、無效溝通為主→易出現婚外情
本質上雙方很在意另一半,但可能因不承認婚姻出問題而不處理
反依附期
轉移衝突,不願意持續在關係中投入感情
不會同時進入這個階段,先進入的一方會開始由緬懷過去轉為想像離婚後的生活
生理上的分離期
單獨承受分手後的不安、焦躁並重新建構對自己的認同
但可能先提出的人已經有打算,只會產生罪惡感;被分的會有被遺棄的氣憤感與受騙感
鳴咽期
氣憤、沮喪(可能是建設性或毀滅性的)
此時雙方應遠離無建設性的負向情緒,從對方的依附關係中脫離
次青春期
用客觀的心態回首婚姻中的痛苦;委屈和衝突
不再受困於挫敗的婚姻關係,有機會以較正向的角度看待離婚
對未來會充滿期待與興奮感
探索與努力適應期
重新掌握生活步調,決定方面
不再因傷害、挫折卻步而擁有重新與人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
發現自己的潛能(大多是因離婚事件激發)
Clapp-階段歷程三階段
分離之前
不穩定時期:痛苦、憤恨等負面情緒
冷漠對待、對婚姻幻滅、失去希望、透過協商維持婚姻關係或婚姻諮商
女性可能會有較多壓力、憂鬱、消極感、寂寞→隊部美滿婚姻狀態較高敏感與警覺
最傷痛與難受的煎熬時期
重建階段
普遍持續兩年
離婚→創傷、疑惑、失落
不同的因應方式
小階段
轉變
失敗、挫折、寂寞、痛苦、挫敗、低自尊、迷失自我方向、無歸屬感
同時有強烈負向情緒或報復慾望,但又會覺得離婚是最好的決定
因過去甜蜜、幸福的時光搜尋婚姻出狀況的線索
重建
轉移關注焦點,投入重建生活習慣與模式
積極改善自我(從事新活動、學習新技能、培養興趣、拓展人際關係)
復原-再建立
從傷痛中站起來,獲得重生→個人成長、探索自我和塑造新的自我認同的階段
重新看待自己、對前配偶不會在有敵意或心理上的依賴
能清楚知道自己現在生命所追求的是為何,並設定目標來完成
Olson等人-復原歷程
雲霄飛車
情緒大起大落,強烈情緒、責罵、質問外遇者
掙扎是否要延續婚姻
開始蒐集外遇證據
延期償付
可能更詳細探究外遇細節/身心靈遠離外遇者/尋求伴侶以外的支持系統
要尋找外遇事件發生的原因及意義
雖然會為生活瑣事溝通,但不會去談論真正促進彼此關係維持的話題
重新建立信任
全然開放面對自己和另一半,焦點在彼此的關係,討論受阻原因,不針對事件細節
重建信任、承諾、增進良好溝通
王慧琦-寬恕歷程五階段
經歷傷害
責備自憐:經歷負面情緒
探究原因:澄清外遇→輕鬆感
追尋意義
對自己:探究外遇事件對自己有何正向意義
對婚姻:試圖釐清外遇帶給婚姻的啟示
決定寬恕:依配偶的動機決定是否明白寬恕意義
反覆掙扎:放下負面情緒,但無法展現善意→掙扎
展現寬恕
外遇背景與成因
Pittman:為了因應中年危機的策略
空巢危機:親職任務已趨完滿,開始重新思考婚姻或親密關係的本質與意義
高點危機:人生或事業將走下坡產生的恐懼與焦慮促使
終點危機:因意識到人生有終點與遺憾,故引發其焦慮與沮喪感,因而引發外遇行為
Bowen:互動性與系統性的觀點
無法傾訴彼此的失望或不滿,堆積怨恨
發生於婚姻早期
外遇關係不會太深入
主要是喚起伴侶的注意
可能發展成Lawson的粉飾太平型
原生家庭經驗混亂
無法預測怎麼做會被認可→引發衝突來避免親密
因兒時有痛苦與空虛的經驗→想透過性來填滿
可能發展成Lawson的強迫型外遇
長期忽視自身感受
較少注意自身感覺與需求
外遇發生在自認已盡家庭責任
目的在於獲得情緒上的滿足
可能發展成Lawson的尋愛型外遇
將外遇作為終止婚姻的手段
提高配偶離婚意願
外遇方不參與配偶生活或以情感疏離迫使配偶決定終止關係
Moultrup
:三角關係觀點
家庭中的個人若越缺乏自主性,引發壓力與焦慮的情緒系統機會越高
第三者→減緩焦慮的存在
三角關係不一定是老王小三,也可能是工作、子女、長輩等
外遇的影響
對配偶
情緒
自我價值與認同
自控感
意志消沉
對婚姻的看法與應對方式
對婚姻關係
婚姻與外遇的交互作用
性別差異
男→認為外遇理所當然
女→兼顧家庭與外遇關係
被揭發時
被迫正視外遇事件
對關係的想像受到衝擊
產生類似PTSD的症狀
不適當的處理方式
報復
攻擊型:配偶針對外遇者的弱點進行攻擊,藉此讓自己產生報復的快感
撤退型:透過一些撤退的行為使外遇者愧疚,因而產生痛苦
堅守型:故意讓外遇者無法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