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災難事件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成因 (個人層面 (人格特質, 精神病史, 重大壓力事件, 早期創傷經驗), 生理學觀點 (神經傳導物質…
災難事件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成因
生理學觀點
神經傳導物質
兒茶酚胺:過度警覺有關
多巴胺與正腎上腺素:PTSD症狀正相關
腎上腺素拮抗劑較少
血清素可能和經驗重現有關
神經傳導路徑
杏仁核、海馬迴與內前額葉的互動關係
HPA(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異常,過度分泌皮質類固醇
心理學觀點
創傷記憶與PTSD症狀的關聯
恐懼網絡
個人層面
人格特質
精神病史
重大壓力事件
早期創傷經驗
環境層面
環境劇變
社會支持低
PTSD處遇
災難心理衛生教材手冊
初級
災後2w-1m
所有受災者皆為對象,但壓力反應強烈或後續心理病風險較高者優先
促進安全、照料實際需求、提升因應、穩定、連結資源
次級
災後2w-數月
受災較嚴重者為主
心理復原技術(SPR)
資料蒐集與優先排序:需求程度排序
問題解決技巧:腦力激盪→想出正解
促進正向活動:改善心情與功能的正向愉快活動
掌管反應:減少由煩擾引發的苦惱生理與情緒反應
促進有益思考:較不苦惱的想法反駁負面
重建健康的社會連結
三級
不分時期只要確診無心理及患者
主要減輕心理障礙的持續時間、嚴重度或對心理社會功能的影響
心理急救(PFA)
不是線性的發展步驟,可以適時調整
接觸與允諾協助
提升立即性的安全與舒適
協助穩定:掌握情緒感受→從事舒壓活動→促進人際支持
資訊蒐集
實用性協助:標的最立即的需求→行動
連結社會支持
因應資訊的提供
協同服務連結(像是轉介)
治療
心理治療
藥物治療
心理衛生教育
重大事件壓力提訊
在自我掌控的情況下在團體中談論創傷事件
步驟
說明期
解釋團體意義、進行方式、介紹成員
引發情緒、化解抗拒
強調成員間互助與支持
症狀期
回到認知層次
當成員表示症狀有減少便能進入下個階段
描述事實期:鼓勵參與者陳述事件經過及個人身分
教導期:引導成員去看到此事件發生後的正面意義
思考期
說出個人想法與感受
認知→情感(leader要保持警覺)
確認期:澄清問題並結束
反應期:情緒反應最強烈的時期
是一種團體討論或會議的過程
重大事件壓力管理
定義
減少人們所感受到危機感強度與傷害之方案
從事前預防到事後追蹤都有
核心工作項目
危機前準備工作
對相關人員教育
了解自己的情境,減緩緊張
所有與事件相關者皆為對象
一對一危機處理
大型團體
使復員與工作人員諮詢:幫助剛結束具有衝擊性任務之工作人員回歸生活作息
對團體進行解說:幫助大家盡快了解事件,緩和緊張
卸除
減緩傷害的小團體歷程
迅速降低因創傷事件產生之緊張與焦慮反應
常態化經驗,以回歸日常
重建社會網絡
專業評估是否需進行提訊
重大事件壓力提訊
運用系統
家庭的重大事件管理
實施組織諮詢
追蹤與轉介
澎湖空難
救援人員的危機狀態
情緒
難過、內疚、無力
恐懼、震驚
煩躁、激動、憤怒
障礙
飲食障礙:不敢吃肉、吃不下、噁心想吐
睡眠障礙:失眠、關於屍體的噩夢
混亂狀態
不自主災難情況重現
幻覺
災難情境聯想
壓力
惡劣環境
任務失敗的挫折感
罹難者家屬情緒
無法選擇任務內容
管制休假、身心俱疲
支持
個人身心
人格特質
運動
轉移注意力
社會支持
親友家人
同儕
直屬長官
環境與制度
宗教信仰
社會價值觀
輔導關懷處理系統
事件處遇
執行任務前
心理衛生專業團隊
編列心理衛生人員
加強救援官兵的職前教育
加強救援人員的篩選
與民間心理機構配合
執行任務中
成立心理衛生諮詢服務中心
關懷做法
立即關懷(重大事件壓力提訊中的使復員)
壓力紓解團體(重大壓力事件提訊中的卸除)
小團體式經驗統整團體(重大事件壓力提訊)
執行任務後
大團體式經驗統整團體
追蹤輔導
追蹤式經驗統整團體
災難定義
一般性災害
天然災害
無法預測性與不確定性
e.g. 氣象、地殼運動、動物
人為災害
失誤或惡意造成
e.g. 都市公害、交通災害、管理災害、戰爭災害、產業災害
複合型災害:多種一般性災害同時獲接連發生
共同特質
突發性
不熟悉性
難預料性
地區性
重傷害性
PTSD定義
DSM5的定義
一種焦慮障礙
遇到重大壓力事件
親身經歷或目睹他人
聽到親密家庭成員或朋友發生對生命具有威脅性、暴力或意外事件
個人重複經歷或極端暴露在創傷事件中
持續一個月以上才會被確診
類型
小於3m→急性
大於3m→慢性
大於6m→延遲型
症狀
DSM4
經驗重現
逃避麻木
過度警覺
DSM5
經驗重現
經驗不斷再度出現
可能以惡夢或flashback的形式出現
逃避
刻意逃避與創傷事件有關的刺激
人際疏離、對事物失去興趣
與失去希望感
負面認知與情緒
與創傷事件相關的負向情緒:焦慮、不安、擔憂
對事件有扭曲的認知
對自己或他人產生極段的負向信念
喚醒
過度警覺
睡眠困擾
易受驚嚇且不願相信他人
喚醒
易怒、攻擊性行為
自傷行為
六歲以下的PTSD
不需要重複經驗或暴露在創傷相關情節中便會有PTSD
因認知和表達發展上的限制,所以兒童很難辨識噩夢的內容是否與創傷事件有關
容易出現退化行為
會表現在遊戲中
C子
危機狀態
情緒:無助、自責、罪惡感
混亂:無法專心工作
障礙:惡夢
支持:無
壓力
對父親死亡的罪惡感
獨自面對災後的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