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台灣專題(三)民主化 (「舊政權」的外來及威權特性 (宣稱代表全中國的中華民國「法統」 (不可改選中央民意機關:立法院和國民大會,…
台灣專題(三)民主化
「舊政權」的外來及威權特性
宣稱代表全中國的中華民國「法統」
不可改選中央民意機關:立法院和國民大會
直選的地方選舉:省議員、縣市首長及議員
二者對照下的荒謬與緊張關係
法統體系所必然導致的外省人及本省人對立
黨國資本主義
國家掌握關鍵及上游產業:石油、電信、交通、金融等
資本家對國家的臣服
準列寧黨國體制
排除式的統合主義:建立對青、農、工、資、資等壟斷組織
以黨領政、以黨領軍
強人領導下的雙重侍從主義
蔣經國個人派系的獨大, 所有派系份子的權力都源於蔣意志的延伸(無權力基礎),如王昇
蔣領導下的國民黨與地方派系的結盟
蔣將地方性的經濟利益施恩於地方派系,後者回報前者政治效忠及選票
相較於中央的蔣派系,地方派系自己有權力的政治及經濟基礎
舊政權的調適與未竟(1980-1993)
社會運動及社會力
社會運動與政治反對運動的合流(?)
沒有真正的社運工作者,只有從統獨立場出發的政治工作者。政治反對運動才是主角,社會運動只是跑龍套。BY陳文茜
黨外、民進黨和環境抗爭的複雜關係
國民黨政府的政治回應
俞國華:先發制人回應環境抗爭,以科學和法律來取代政治參與
郝伯村:重建威權秩序的嘗試,以警力及司法來消滅包括環境運動內的社會運動
李登輝:結合地方政治力量、民進黨及社會力量逼迫郝退出政治舞台
國民黨的台灣化:以「大中國」為號召的力量分裂成為新黨
資本家掙脫國家的全然控制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經歷了資本家服務國家,到國家服務資本家的轉變
國家不再高高在上的指導發展,而是被資本家主導政策
政治反對運動的挑戰
蔣經國晚年的政治寬鬆,蔣死後國家喪失鎮壓反對運動的意志與能力
國民黨的本土化:李登輝為保國民黨政權,強化與地方派系結盟,造成黑金政治
中華民國的大中國內涵消失
立法院和國民大會的改選,使得中華民國開始台灣化
1993年後,展開進入聯合國的遊說
如何詮釋台灣的民主化?
分水嶺 :1995年第一次總統直選及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
1993年,一場從「舊政權」過渡到「新政權」的「寧靜革命」?
新政權的特性:國民黨的台灣化、本土化、資本主義化
如果真的有一場「寧靜革命」,使其制度化的終點又是什麼?
以國民黨舊勢力代表郝伯村下台為斷點,這不就是權力鬥爭的結果嗎?為何可以稱為寧靜「革命」?
里程碑:1977年中壢事件、1979年美麗島事件、1986年民進黨組黨、1987年解嚴、1988年蔣經國去世、1990年野百合學運、1991年終止動員戡亂
環境運動與民主化
社會運動的政治化
民進黨內的議會路線及街頭路線之爭
國民黨與資本家親近,民進黨吸納社會運動作為政治能量
反核擁核成為政治神主牌
環境抗爭與政治反對運動的關係
環境抗議者不是本來就有國民黨背景,就是尋求國民黨幫助
黨外認為只要解決萬惡國民黨就解決一切
保育學者、反核學者、黨外人士和草根群眾之間的關係
「讓聽得見炮響的人來做決策」
社會運動中的動員、框構及政治機會的掌握都得仰賴草根群眾
但成果可能被收割就是.......
2020年「寧靜革命2.0」?
舊政權的兩個根本矛盾:中華民國vs台灣,外省vs本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