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學中醫2

飲食

以形補形,以臟補臟

梗米小米

可用脾胃虛弱或病後虛弱

玉米

味甘淡、性寒、入肺脾腎經

調脾胃、利尿、治食慾不振、治水腫。降溫解熱、降血糖

小麥

味甘、性涼、入心腎經

除煩止渴、利尿

赤小豆

味甘、性酸平、入心和小腸經

健脾利濕、消腫解毒

綠豆

味甘、性涼、入心胃經

消暑利水

菠菜

味甘、性涼、入胃和大腸經

消胃熱煩渴、消渴多飲、便秘

芹菜

味甘苦、性寒、入肝經

清熱平肝、降血壓、治頭暈頭痛、治肝經鬱熱

香菜

味辛、性溫、入肺脾經

發汗透疹、消食下氣、治感冒發熱、治麻疹已透者

性平、味甘,入脾胃經

飲食不節

過餓

過飽

臟腑失養、正氣虧虛、損脾胃之氣

積食停滯,胃腕脹滿、嘔吐、腹瀉。

重者傷脾胃、聚濕生痰

飲食偏嗜

偏嗜寒熱

偏嗜五味

偏食寒:傷脾胃、四肢冰冷、聚濕生痰、日久化熱

偏食熱:胃腸積熱、口渴、腹滿脹痛、便秘

辛、肺

甘、脾

鹹、腎

苦、心

酸、肝

七情

喜:心

怒:肝

憂:肺

思:脾

恐:腎

悲則氣消,過悲則肺氣耗傷

驚則氣亂,受到驚嚇易出現心神不定、慌亂失措、神志錯亂

情志最易影響心、肝、脾

痰飲和瘀血(繼發性病因)

痰飲

停止運動的水,濃稠為痰、清稀為飲

有形痰:看的見的液體痰、固體痰(ex慢性淋巴結結核)

無形痰:看不見的樣子

支飲:停留在胸肺的水,不能平臥者

懸飲:停留在胸脅兩側的水

溢飲:溢於肌膚,四肢水腫

(狹義)痰飲:停留在胃腸的水

留飲:水飲停留,人多短氣、脈沉

伏飲:水飲潛伏於體內

瘀血

瘀血:病理產物

血瘀:一種狀態,表示血液流通不暢

氣滯血瘀

氣機運行不暢

外傷血瘀

氣虛血瘀

血寒血瘀

血熱血瘀

外傷出血,血液凝固

氣虛

血得熱則行,得寒則凝

外感寒邪

陰寒内盛

外感火熱

陽熱內盛

血熱破血妄行,流行於血管外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

舌診

舌體與臟腑對應關係

舌根:腎

左右:肝膽

舌尖:心肺

中間:脾胃

舌質

榮枯:紅潤則病輕、晦暗乾枯死板則病重。榮枯又稱為"舌神",是舌診的第一印象

軟硬:軟則陽氣陰液充足、硬則脈絡得不到滋養

乾潤:津液少或多,判斷人體陰液多寡

齒痕:舌體不胖有齒痕,則脾虛或氣虛。舌體胖且有齒痕,則脾虛濕盛

老嫩:舌質蒼老為實證、舌質嬌嫩為虛證

舒縮

脹癟:腫脹則水濕、痰引、濕熱。癟薄則心血虛、陰枯、內熱消灼肌肉

凸凹:氣盛則凸、腸胃熱毒。氣陷則凹、臟腑無力

戰痿:微動則虛火或實火。短期軟而不能動,則熱灼,長期則陰液虧虛

能伸出而無力:氣虛

舌伸不出:風邪或痰邪或心脾燥熱

舌縮而舌邊卷:胃液燥極

舌卷而縮短:肝氣將絕

舌色

淡紅:正常或血虛

淡紅帶清:血分虛寒

深紅:血熱

舌尖紅:心火旺

舌根絳色:血熱內燥

絳伴深紫且乾晦:肝腎虧竭

舌紫而潤晦:脾胃有瘀滯

舌苔

偏全

糙黏

鬆膩

紋點

厚薄

瓣暈

有無

無苔:脾胃虛,患病有苔:體內有滯

苔薄:表邪,苔厚:病邪深入

鬆:正氣充足。膩:痰飲、濕濁

布滿全舌:濕、痰、食滯。偏某一局部:胃氣不足且積滯

穢濁為糙,胃液已傷,不能滋潤舌。痰涎為黏,邪氣結在體內

苔上有斷裂紋跡,為裂紋舌,表陰液虧竭、脾胃大傷。如碎米點則為體內寄生蟲或熱毒內伏

臟腑實火薰蒸

苔色

白而薄:寒邪在表、氣鬱不舒

白而厚:脾胃有寒、痰濕不化

黃薄而滑:表邪未解

黃且質厚穢濁:病邪已入裡

舌色淡白:多寒多濕。如滿布細紋裡則脾虛濕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