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科 CH3
3-1 大氣結構
。1 組成
1)大氣層
2)固定氣體
4)溫室效應(地球變熱)
混合物
重力吸引
3)變動氣體
水氣
海洋(5%) >陸地
CO2
固定氣體
低層
氮氣
甲烷
氧化亞氮
臭氧
氧氣
氬氣
占99.9%
變動氣體=溫室氣體
地球散熱效能⬇
平衡溫度 –18度➡15度
頻率=紅外線(熱)
吸熱後變紅外線
。2 大氣結構
壓力
氣溫
垂直分布
平流層
中氣層
增溫層
對流層
定義
空氣質量造成的壓力
1大氣壓(atm)=760汞柱高=1013百帕
高度越高,氣壓越小
每升高1100m,氣壓↓100百帕
越高,溫越低
越高,溫越低
越高,溫越高
越高,溫越高
能量
定義
氣體體溫
水氣吸收紅外線
臭氧吸收紫外線
來源
地球輻射
太陽輻射
短波(紫外線
長波(紅外線
接近地表
能量來源
長波輻射(紅外)
厚17km,極區厚9km
水氣、二氧化碳、甲烷(溫室氣體)吸收
溫室效應強
體積占總大氣75%
水氣佔總水氣80%
臭氧(臭味無色)
吸收紫外線
能量
能量來源於平流層
電離作用
受紫外線、X設限照射
分子高速移動
可高溫達1000度以上
稀薄
不均勻層(上)
分子量小
均勻層(下)
分子量大
厚度最薄
含量最多
氮氣
溫度下降最快
-6度C/KM
太陽
能量
太陽
流動
水平+垂直
流動
水平
5.5KM高體積占總體機50%
天氣現象
50%的大氣集中在6KM以內,99%集中在30KM以內
被氟、氯的碳氫化合物破壞
3-2 天氣
。1 影響空氣中水氣凝結之因子
1.單位
水氣壓:百帕
2.溼度
絕對
越大
水氣越多
相對
公式
如何上升到100%
露點溫度(。C)
剛好=該空氣塊溫度表示此空氣塊達飽和
越高
3.水氣
飽和
不一定會凝結
凝結核
=懸浮微粒
EX:鹽粒、塵埃、灰燼、火山灰、花粉
低對流層
多
高對流層
少
Def
飽和水氣壓越高
實際水氣量
相對溼度%=實際水氣壓/飽和水氣壓x100%
降低溫度到飽和水氣壓為12.3百帕的10。C
水氣加壓至11.1百帕
實際水氣壓越高
受氣溫主導
凝結關鍵
附著於懸浮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