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战争的全球阶段 (对苏联的入侵 (过程 (苏联的反击 (概述
苏联红军仍未受到重创,甚至还在1941年12月,发动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战争的全球阶段
对苏联的入侵
现实及背景
德军北非吹灰之力就征服了所有的对手,使欧洲成为欧洲的主人,苏联孤立无援,处于危险的镜到底
过程
苏联大块地区迅速沦陷
过程
- 德军冲破边境上的防御工事,深深地侵入后方,包围了所有的军队,抓获了成千上万名俘虏
- 到1941年底时,德军已向东入侵600英里 ,占领苏联工业化程度最高、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几乎完全包围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
原因
- 出其不意,很多军事设施一开始就被炸毁
- 数量上占优势,这不是苏联和德国之间的一场斗争,而是苏联和欧洲大陆之间的一场斗争
- 德国得到了苏联少数民族和反对土地集体化政策的农民的支持
苏联的反击
概述
苏联红军仍未受到重创,甚至还在1941年12月,发动了一次反攻
原因
- 被占领国家的人像受奴役的苦工一样被迫工作、种族主义政策使他们被视为劣等民族,因而希特勒失去了所占领国家大多数人民的支持
- 对于犹太人的“种族灭绝计划”天怒人怨
种族灭绝
- 20世纪的种族屠杀是独一无二的
- 技术和组织使得有计划的大屠杀变得系统而又彻底
- 种族灭绝联系在一起的残暴行为是犯罪的,也是短视的,希特勒本可以得到被占领国人民的支持,特别是在斯大林和欧洲名誉扫地的情况下
斯大林的计划
- 德国和西方军队势均力敌,双方相互残杀
- 在西方鹤蚌相争之时,争取时间发展,苏联最后才参战
- 参战的目的是为了在天平上放上一个决定定性的砝码,这个砝码将使天平倾斜
日本偷袭珍珠港
概述
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袭击了珍珠港,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范围的冲突转变为全球性的冲突
美国
- 认为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向那些仍在与德国作战的国家提供除战争外的一切援助
- 试图制止日本在太平洋的侵略
日本
- 一届又一届的东京政府由于欧洲事态的发展所提供的所谓的良机变得越来越好战
- 日本领导人在与美国的关系这一问题上意见不一。但东条英机商人后决定不宣而战袭击珍珠港
1942年:轴心国胜利的一年
概述
1942年,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几乎在各处都取得了胜利
日本
-
原因
- 时机恰到好处,殖民地的欧洲势力正处于真空期
- 与中国游击队作战中学会了渗透到敌军阵地周围,从侧翼和背后发动攻击
- 从殖民地人民怨恨西方帝国主义列强过去对他们的剥削中获得利益:“大东亚共荣圈”
德国
- 1942年6月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进攻,南下切断了苏联红军来自高加索的石油供应
- 北非军团迫使英国人穿过利比亚向埃及边境撤退
1943年:形势的逆转
苏联战场
- 在斯大林格勒,德国人已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
- 苏联集团军从南北两面分别进攻,以钳形攻势围攻德国,击败33万德军,其中12万投降
- 苏联人全线反攻,迫使德国人反攻为守,以防止他们的撤退变成大溃败
北非战场
- 英军在新指挥官的领导向将意大利盟军赶出北非
- 墨索里尼被解除职务,德国将他救了出来,然后分裂意大利成为傀儡政权
太平洋
概述
日本人受到了阻止,然后被迫以不断加快的速度后腿
原因
美国资源和生产率的绝对优势,美国用生产力迅速增加军备(航母从3艘增到50艘)
进程
- 美国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逐步攻占了南太平洋上的敌军基地
- 1944年年中,美国已经占领塞班岛和关岛,使日本本土处于B-29轰炸机的射程之内
欧洲的解放
概述
1944年至1945年,欧洲基本上已被由东挺近的苏联红军和从西面的诺曼底登录海滩融入的英美联军解放
英美盟军
- 8月19日解放巴黎
- 1944年12月,被比利时的阿登山脉被德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 追击慌忙撤退的德军并由于德军防守力量集中在东线,使西线通往其首都的线路几乎毫无防守,因此首先到达柏林,
- 出于战略和外交考虑,没有摘取这个战利品
苏联
- 从东方迅速向前推进
- 4月16日,向柏林发起最后的进攻,盟军在一边袖手旁观
- 4月30日,希特勒自杀。5月2日,柏林向苏联人投降
日本的投降
概述
德国和意大利的投降使日本人在太平洋上的前景变得更加平淡,本土已遭到以硫磺岛和冲绳岛为基地的B-29轰炸机的轰炸
过程
- 日本军国主义者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愿开始认真的和平谈判
- 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爆炸后仍反对全面投降
- 天皇在内阁和政界元老的劝说下决定投降
战争的欧洲阶段
对波兰的瓜分
闪电战
概述
- 在波兰,德国人第一次 展示了对其新式的“闪电战“的致命效力
- 不幸的波兰由于其平坦的地形和老化的军队,正好是一个适合这种战争的用武之地
详情
- 轰炸机轰毁通讯线路,扩大恐怖气氛和混乱局面
- 装甲师打开缺口,分隔敌方部队
- 摩托化步兵师”肃清”敌军
瓜分
-
苏联
- 利用《莫斯科条约》,强迫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同意在它们的领土上建立苏联军事基地
- 芬兰反抗苏联,失败后失去更多的土地
- 苏联人对芬兰和波罗的海其他国家的这些行动的主要意义,也许在于它们反映了在苏德合作幌子背后存在的竞争和不信任
从波兰到法国
过程
- 当波兰被瓜分时,英国和法国无能为力地站在一旁
- 1940年4月9日,德国军队突然采取行动,横扫了单买,并登上挪威海岸,挪威海岸为德国潜艇提供非常宝贵的基地
- 德国用了18天攻占荷兰和比利时
- 5月21日,德国人绕过马奇诺防线最北端,向西朝英吉利海峡挺近,是法国北部和英国、法国和比利时军队与法国主力部队的联系被切断
- 6月13日攻占巴黎,士气低落的法国接受了条件苛刻的停战协定,包括遣散军队,交出军舰,占领一半略多的领土
法国失败的原因
- 叛国和怯懦
- 苏德条约使希特勒能将军队集中在一条战线上
- 德国在好几个方面、尤其是在新的闪电战技术的发展方面占有优势
不列颠战役
概述
希特勒以为法国沦陷后应该会投降,但英国并没有,并依靠空军优势击退德国空军
过程
- 希特勒确信通过空袭、无需采用危险的渡海方法便能征服英国
- 英国空军数量虽少,但技术先进,成功地击退了德国空军,从而使希特勒进攻英国的机会彻底落空
英国空军的优势
- 喷气式战斗机和飓风式战斗驱逐机在性能上更为先进
- 英国有雷达
对巴尔干半岛各国的征服
过程
- 由于不列颠战役的失败,希特勒决定来年春天入侵苏联
- 同时墨索里尼却向希腊发动了蹩脚的侵略,然后收获耻辱的大失败
- 希特勒不能对意大利人笨拙道德行动袖手旁观,尤其是因为英国人正将空军部队派往希腊,一旦他开始入侵苏联,这将会给他造成许多麻烦
- 4月6日,德国的装甲师和空军以势如破竹之势前进,最后控制了巴尔干半岛
世界历史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全球霸权的破坏,这一破话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 日本和德国留下了两大包括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价值的地在内的权力真空,导致了冷战的爆发
- 1945年以后殖民地臣民进行了卓有成就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