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地理自然, 土壤 (栗鈣土 (莽原 地中海 半乾燥區, 雨水少 鈣化作用明顯, 淺栗色 微鹼性, 例如 黃土高原), 棕壤(澱積土)…
地理自然
土壤
栗鈣土
莽原 地中海 半乾燥區
雨水少 鈣化作用明顯
淺栗色 微鹼性
例如 黃土高原
棕壤(澱積土)
溫帶濕潤氣候(海洋性 大陸性 季風 部分地中海型氣候)
雨水適中 澱積作用明顯
近中性 沃度高 適合耕作
例如 中國華北
黑鈣土(軟黑土 草原土)
大陸性之濕草原區
鈣積層發達
近中性 沃度高
小麥產區
灰化土
副極地大陸性氣候
灰化作用為主 上到下:黑色(落葉影響)>灰白色(洗出作用)>暗棕色(氧化土)
酸性強 沃度不高
林區
磚紅壤(氧化土)
熱帶雨林
聚鐵鋁化旺盛 土層厚
紅色 酸性 顆粒大 沃度低
紅壤 黃壤(淋育土)
信風影響之大陸東岸 熱帶及副熱帶季風
淋洗 氧化作用明顯
酸性 偏紅色 沃度不高
荒漠土(漠鈣土)
乾燥氣候區
物理風化為主 鈣化盛
鹼性 礦物質多 土層薄
冰沼土
極地苔原
增添作用盛
多沼澤 未成熟土
冰河
侵蝕
冰斗
冰河源頭凹地
刃嶺
分水嶺
懸谷 瀑布
水電豐沛
羊背石
迎冰坡較緩
角峰
U形谷 擦痕 峽灣
冰蝕台地 平原
冰蝕湖
堆積
冰水堆積
蛇丘
外洗扇
外洗平原
冰河堆積
冰磧丘
端磧
終端堆積物
鼓丘
下游小丘
冰磧平原
比較
羊背石
上游
冰蝕
迎冰坡緩
鼓丘
下游
冰河堆積
迎冰坡陡
山岳冰河
高山雪線以上 有明顯U形谷
冰河堆積
無淘選 大小顆粒混雜
冰水堆積
淘選度較佳
大陸冰河
命名
岬角
鼻 角 頭
灣
灣 澳
沙丘
崙
河階
月眉 坪 層
濱外沙洲
汕 傘 鯤鯓
崩壞作用
台灣易發生崩壞原因
坡陡 土鬆 多地震
降水集中 量多且強
潛移
樹幹基部彎曲
速度最慢
地滑整片岩體下滑(走山)
整片岩體下滑
順向坡
土石流 泥流
因暴雨沿溝谷或溪流快速流動 含水量極高
山崩
重力作用 順度極快
特性
洗出作用
水將上層養分向下搬運 使土壤肥沃度降低
洗入作用(澱積作用)
上層土壤洗出之物質堆積在下層
淋溶作用
土壤中的礦物質及鹽類溶解 隨下逕流流失 土壤肥沃度降低 顆粒變粗
增添作用
例如 落葉火山灰堆積 人類施肥
風化作用
火山
寧靜型
二氧化矽少 黏性低 易流動
夏威夷火山 澎湖火山
火山椎
大屯火山 七星山 富士山
火山口
積水成火口湖
火山頸
猛烈型
二氧化矽含量多 黏性高 不易流動
維蘇威火山 日本阿蘇火山 美國聖海倫火山
熔岩平原 高原 台地 方山
澎湖玄武岩台地
侵入岩體
未噴出地表
基隆山
提供礦藏 沃土
石灰岩地形(喀斯特地形)
巴爾幹半島 中國雲南廣西 台灣墾丁
滲穴岩溝期>窪盆期>錐丘期>殘丘期
鐘乳石>石筍>石柱
石灰華階地
珊瑚礁
裙礁
無礁湖
堡礁
有礁湖 有島嶼
環礁
有礁湖 無島嶼
裙礁>>(陸地下沉)>>堡礁>>(繼續下沉)>>環礁
海岸
三角江
錢塘江口
谷灣
愛琴海 中國東南丘陵 台灣東北部
峽灣
挪威 紐西蘭南島西岸
沙頸岬
氣溫
年溫差
七月均溫-一月均溫
受緯度(與年溫差成正比)及距海遠近影響
東部西伯利亞年溫差最大(高緯 距海遠 地勢高)
海陸性質影響
夏天陸暖海涼
冬天陸冷海暖
海洋比熱大 溫度升降緩
日溫差
最高溫(14~16時)-最低溫(日出前)
熱帶沙漠日溫差最大
逆溫(空氣上暖夏熱)
輻射逆溫
冬季晴朗無風的夜晚 地表散熱快
山地逆溫
冬夜冷空氣下沉谷底
怕霜作物多種於山坡
降水
形式
對流雨
午後雷陣雨 西北雨
鋒面雨
梅雨
台灣 5 6月
長江 日本 6 7月
颱風
共伴效應
秋颱外圍環流(暖)+東北季風(冷)
地形雨
冬雨夏乾
地中海型氣候
夏雨冬乾
莽原 季風 溫帶大陸
乾燥區(低於500mm)
堆積
沖積扇
扇頂扇央
旱作 果園
扇端
聚落 水田
中上游 出谷口
易土石流
氾濫平原
中下游
天然提
三角洲
下游入海或入湖處
易洪患
河階
層數=下降次數
越近河道越晚生成
崖底易出現湧泉
洋流
涼流
乾燥少雨多霧
熱帶沙漠 溫帶地中海型氣候
暖流
濕暖
夏雨型暖濕 溫帶海洋
寒流
冷濕(雪) 多霧
熱帶濕潤氣候
高溫多雨 最冷月均溫高於18度
熱帶雨林
10N~10S
終年在ITCZ範圍內
春秋分前為雨量高峰期
年溫差小 夏不酷熱
因對流雨頻繁
熱帶莽原
夏雨
受ITCZ影響
冬乾
副熱帶高壓帶影響或背信風
最高月均溫高於熱帶雨林
緯度越高 雨量越少 乾季越長 降水變率越大
10~20N/S
最高溫出現在乾季末
中美洲東西岸因東北信風雨地形因素 迎風東岸為熱雨 背風西岸為熱莽
熱帶季風單月雨量較熱帶莽原高
水平衡
剩水區
間熱帶輻合區 信風迎風側
熱帶雨林
西風帶 極圈氣旋帶
溫帶海洋 副極地氣候
平衡區
極地東風帶
極地氣候(降水蒸發均少)
缺水區
背信風側 熱帶高壓帶
莽原氣候 乾燥氣候 地中海型氣候
水權糾紛
約旦河
以色列VS敘利亞 約旦
湄公河
中國VS中南半島各國
尼羅河
衣索比亞 蘇丹VS埃及
水文歷線
洪峰
裸露地>草地>森林
延滯期
森林>草地>裸露地
都市化
洪峰加高 延滯期變短(左移)
氣候
聚鐵鋁化(紅壤化)
高溫多雨區
淋洗旺盛 鐵鋁殘留
酸性土
紅色或黃色
鈣化作用
乾燥氣候區
蒸發旺盛 毛細作用使下層鈣離子基於表層
鹼性土
淡色
灰化作用
濕冷針葉林區
淋洗旺盛 針葉有機酸堆積於表土
酸性土
灰白色
山脈
新褶曲山脈
喜馬拉雅山 阿爾卑斯山 東亞島湖 洛磯山脈 安地斯山脈
古褶曲山脈
阿帕拉契山 大分水嶺 烏拉山 基阿連山
風積
沙丘
縱沙丘
風向與沙丘平行
新月丘 橫沙丘
風向與沙丘垂直 迎風坡緩
黃土
冰河外洗區及沙漠邊緣
具垂直立壁性(利於開闢窯洞)
搶水地形(河川襲奪地形)
高位河
改向河
侵蝕基準向下 河流回春
斷頭河
流量減少
低位河(搶水河)
襲奪河水量增加
侵蝕
海崖區
海蝕崖>海蝕凹壁>海蝕洞>海蝕棚(海蝕平台)>海階
岬角區
海蝕凹壁>海蝕洞>海蝕門>海蝕住
氣壓
氣旋
北半球
低氣壓 逆時針向內旋入 氣流上升 陰雨多變
高氣壓 順時針向外旋出 氣流下降 晴朗穩定
與高度成反比
風
行星風系
赤道低壓帶(赤道無風帶)
間熱帶輻合區 I.T.C.Z.
降水豐沛
信風帶(貿易風)
北半球 東北信風
大航海時代 南歐到中美藉助的風力
南半球 東南信風
副熱帶高壓帶(副熱帶無風帶)
馬緯度無風帶
乾燥少雨 形成熱帶沙漠
西風帶
北半球 西南西風
南半球 西北西風
極地東風帶
北半球 東北東風
南半球 東南冬風
極地氣旋帶
天氣多變 雨雪多 風力強
地軸傾斜導致風帶季移
12~6月 北移 6~12月 南移
地方風
海陸風
晝海風(午後最強)夜陸風(清晨最強)
山谷風
晝谷風夜山風
冷往熱吹
季風氣候
季風亞洲
副熱帶季風
23.5N~35N
終年高溫
乾季不明顯
梅雨季雨量最多(6 7月)
台灣中北部 長江流域
溫帶季風
35N~55N
冬冷夏熱
冬 西北風 夏 東南風
華北 東北 朝鮮 日本
熱帶季風
10N~23.5N
終年高溫
乾季末最熱
冬 東北風 夏 西南風
印度 中南半島 菲律賓 台灣南部 中國南嶺以南
非洲幾內亞灣沿岸
熱帶季風
夏 西南風 冬 東北風
受ITCZ影響
夏雨型暖濕
20~35N/S
又名中國型氣候
夏雨最多 無明顯乾季
氣候優良精華區
澳洲東南部
東南信風 大分水嶺阻擋濕氣 東澳暖流經過
巴西東南岸
東南信風 巴西暖流
南非東南岸
東南信風 龍山山脈阻擋濕氣 阿古拉斯暖流
美國東南及墨西哥灣沿岸
大西洋氣團的東南氣流 墨西哥灣暖流
均受東南風影響 故均分布於大陸東南岸
破壞
過度畜牧
地劣化 荒漠化
撒赫爾地區 中國西北部草原
過度灌溉
土壤鹽鹼化
中亞棉花種植區
溫帶濕潤氣候
四季分明 最冷月均溫-3~18度 年雨量大於500mm
因西風僅分布在大陸西側
溫帶海洋
40~60N/S
夏涼冬暖 年溫差小
終年有雨 秋冬降水更多(受極圈氣旋影響) 氣旋雨
為主
西歐(冬溫正偏差)
暖流 西風(易受地形影響)
溫帶地中海
30~40N/S
夏熱冬暖
涼流 風帶季移(夏 副熱帶高壓 冬 西風帶)
冬雨夏乾(乾季低於50mm)年雨量不多 雨量變率大 多氣旋雨
溫帶大陸
40~60N/S
海洋濕氣不易到達的內陸
夏熱冬冷 年溫差大
集中夏雨 對流雨為主
亞洲年溫差大於北美
寒帶與極地氣候
最冷月均溫低於-3
最暖月均溫大於10度
副極地大陸性
僅北半球有
年溫差最大
針葉林
最暖月均溫低於10度
極地
0~10度
苔原
僅北半部有
夏季有苔癬 地衣
凍土廣布 以高架屋避災
低於0度
冰原
乾燥氣候
年雨量低於500mm
熱帶沙漠
日溫差大於年溫差
撒哈拉沙漠
副熱帶高壓終年籠罩
沿岸涼流流經
澳洲西部大沙漠
副熱帶高壓終年籠罩
背信風
沿岸涼流流經
阿他加馬沙漠
副熱帶高壓終年籠罩
背信風
涼流流經
索諾拉沙漠
副熱帶高壓終年籠罩
背信風
涼流流經
西亞沙漠
副熱帶高壓終年籠罩
溫帶沙漠
烏魯木齊
距海遠
四周高山屏障
中亞沙漠
距海遠
美國西部沙漠
背西風
巴塔哥尼亞沙漠
背西風
沿海有寒流
日溫差大 年溫差大(冬冷夏熱)
利於瓜果儲存糖分
全球用水
農>工>民生
已開發國家工業為主
開發中國家農業為主
地形
氣候
土壤
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