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團體行為的基礎 - Coggle Diagram
團體行為的基礎
參、團體屬性
(三)地位
地位特性理論
地位的生成原因
個體擁有掌握他人的權力
個體對團體目標的貢獻
個體的人格特質
他人給予團體或團體成員社會上所定義的職位或階級
地位與規範
高地位成員在團體中有低認同(社會認同)時,比較可能偏離規範
地位與團體互動
高地位的人通常比其他團體成員更加獨斷
地位不公平
知覺到不公平時,會產生不平衡,導致不同類型的矯正行為
地位與汙名化
汙名聯想
效應
團體地位
(四)規模(和動力)
社會閒散
一種傾向,指個人在團體中工作時所付出的努力比自己單獨工作時要少
預防社會閒散發生
設定團體目標,使團體有共同努力的方向
提升團際間的競爭,讓團體成員重新聚焦在共享成果上
參與同仁評等,成員間可互評彼此的貢獻
選擇存在高度動機和偏愛團體工作的成員加入
以部分團體報酬作為個別貢獻的獎勵
(二)規範
規範與情緒
規範可決定個人及團體的情緒
經驗
人們會以相同方式詮釋共同情緒
規範與從眾
團體規範會壓迫成員要
順從
所有團體施加於其成員的從眾壓力並不相等
規範與行為
職場的規範可有效影響員工的行為
正項規範與團體成果
負向規範與團體成果
職場偏差行為(又稱反社會行為或職場野蠻)
團體規範是支持職場偏差行為的動力所在
規範與文化
(五)凝聚力
成員互相吸引且願意留在團體內的程度
(一)角色
角色期望
角色衝突
角色認知
角色扮演及同化
(六)多樣性
代表團體成員彼此相似或不同的程度
使團體衝突增加,特別在發展的初期
斷層線
使得團體因性別、種族、年齡、工作經驗及教育程度等個人差異而分化成兩個或更多的次團體
柒、對管理者的啟示
運用
大團體
從事
蒐集資料
、發覺真相的任務
小團體
則進行
採取行動
的任務
留意團體的地位問題。若成員地位差距懸殊,會限制低地位者加入,因而降低其潛能
若要增進員工滿意度,須確保員工正確理解其工作角色
要降低職場偏差行為的可能性,就須確保團體規範不支持反社會行為
壹、團體的定義與分類
(一)團體
正式團體(有組織結構界定)
非正式團體(不具正式結構性)
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彼此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為達特定目標而結合
(二)社會認同理論
把團體的成就變成個人的驕傲或罪過的傾向
集體認同
我們與所屬團體的總合特性有所連結
關係認同
我們的角色與他人有所連結時
(三)內團體與外團體
外團體
有時候是指所有其他人,但通常是指內團體成員所認定的團體
內團體偏私
認為內團體優於其他人,而那些非我們團體的人都很類似
內團體
自己所屬的團體成員
內團體和外團體常互看不順眼,最強烈的對立源頭之一就是宗教
社會認同威脅
類似於刻板印象威脅
個人會因自己和受貶團體之間的關係,而擔心受到負面評價
肆、團體決策與個體決策
(二)團體決策的缺點
有從眾壓力
被一人或少數人所把持
責任模糊不清
比較耗時
(三)效能與效率
團體決策比團體裡的平均個體之決策更為
準確
以
速度
來說,個體決策較佳
以
創造性
來說,團體決策優於個體決策
最終決定
被人接受的程度
來定義效能,那麼團體決策再次勝出
團體決策是否比個體決策更具效能,取決於
怎麼定義效能
(一)團體決策的優點
增加多元化的觀點
提高對最終決策的接受程度
獲得更完整的資訊和知識
陸、團體決策的技術
腦力激盪術
名義團體技術
最常見的形式是
互動團體
伍、團體迷思與團體偏移
(ㄧ)團體迷思
在團體從眾壓力下,會阻礙一些少數觀點
(二)團體偏移
團體成員在討論替代方案並做最後決定時,會比當初所持有的主張更極端
貳、團體發展的階段
中斷─平衡模式
有期限之暫時性團體
所經歷獨特的行為(或無為)順序
首次聚會決定團體的規範與指引
團體行為面臨第一階段的穩固期
穩固期結束後即進入過渡時期,在團體被給予的時間之二分之一
過渡時期是開始產生重大變革的時候
過渡時期後是第二階段的穩固期
團體最後的聚會明顯表現出相當高的活動力與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