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社會學習理論 (個人、行為、環境) (班杜拉(Albert Bandura) 環境、個人與行為三項因素稱為社會學習理論的三元取向,而社會學習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
(個人、行為、環境)
班杜拉(Albert Bandura)
環境、個人與行為三項因素稱為社會學習理論的三元取向,而社會學習理論因而也被稱為三元學習論(triadic theory of learing)。
指強化物的出現等於是告訴個體,他的行為後果將帶給他的是懲罰或獎賞。(正強化與負強化)
強化物引起學習動機,假如個體喜歡自己行為帶來的後果,他就會在以後同樣情境下繼續表現同樣的行為
社會學習論可以說是相當重視學習時個體本身的自主性。
觀察學習指個體只是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別人的行為表現(範例),即可獲得學習。
只從別人的學習經驗即學到新經驗的學習方式,稱之為「替代學習」(vicarious learning),替代學習是不需要親身經過刺激-反應聯結的學習方式,故而班杜拉稱此種學習為勿需練習的學習。
社會學習論中的另一概念模仿,是指個體在觀察學習時,對社會情境中某個人或團體行為學習的歷程。模仿的對象稱為楷模(model)
當時的心理需求與學習所得(技能抑或概念)的不同,而有四種不同的方式
綜合模仿(synthesized modeling):綜合模仿是一種較為複雜的模仿,學習者經模仿歷程而學得的行為,未必直接得自楷模一人,而是綜合多次所見而形成自己的行為
象徵模仿(symbolic modeling):象徵模仿是指學習者對楷模人物所模仿者,不是具體行為,而是他的性格或行為所代表的意義。(例如:智慧、正義等)
直接模仿(direct modeling):直接模仿是一種最簡單的模仿學習方式
抽象模仿(abstract modeling):抽象模仿是指學習者觀察學習所學到的是抽象的原則,而非具體行為。算術解題時,學生從教師對例題的講解中,學到解題原則,即為抽象模仿。
觀察與模仿視為社會學習的歷程,在此歷程中,個體學習行為的獲得,究竟要經過何種程序?
保持階段(retention phase):指個體觀察到楷模的行為之後,必須將觀察所見轉換為表徵性的心像(把楷模行動的樣子記下來),或表徵性的語言符號(能用語言描述楷模的行為),方可以保留在記憶中。
再生階段(reproduction phase):指個體對楷模的行為表現觀察過後,納入記憶,其後再就記憶所及將楷模的行為,以自己的行動表現出來。
動機階段(motivational phase):指個體不僅經由觀察模仿從楷模身上學到了行為,而且也願意在適當的時機將學得的行為表現出來。
(一)注意階段(attentional phase指在觀察學習時,個體必須注意楷模所表現的行為特徵(名義刺激),並了解該行為的意義(功能刺激)。)
推翻刺激-反映 (環境)理論有關 與個人認知有關係。
觀察學習分為四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