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電腦 (電腦軟體的發展 (1952年 (葛麗絲霍普 (編譯器的前身:A-0)), 1969年 (里奇與湯普遜 (UNIX作業系統)), 1972年…
電腦
電腦軟體的發展
1952年
葛麗絲霍普
編譯器的前身:A-0
1969年
里奇與湯普遜
UNIX作業系統
1972年
里奇
C程式語言
1989年
伯納斯-李
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 WWW)的構想
1995 年
高斯林
Java 程式語言
1998年
佩奇和布林
Google 搜尋引擎
2001年
威爾斯
維基百科
電腦元件發展
1946~1958
第一代:真空管
世界上第一部
通用型電腦
ENIAC
18000格真空管製造,中量約30噸重,非常耗電
1949
第一部依內儲程式概念設計的電腦
EDSAC
1954~1963
第二代:電晶體
由美國Bell實驗室研發,體積比真空管小,耗電量較低
1954:TRADIC
第一步以電晶體為主要元件的電腦
1964~1971
第三代:積體電路
體積小又省電又成本低,很快就取代電晶體
1964:IBM System/360
IBM公司推出第一部以積體電路為主要元件的電腦
1970~1989
第四代:超大型積體電路
由第三代改進,體積超小,運算速度愈來愈快
1971
微處理器-4004
由Intel所研發的第一個微處理器,也是全世界第一款
1990年以後
第五代:人工智慧
結合大數據、影音辨識技術、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領域
無人空拍機
電腦的種類
超級電腦
大型電腦
工作站
嵌入式電腦
個人電腦
影響資訊科學發展的重要人物與其貢獻
葛麗絲霍普
1952年發明了全世界第一套編譯器,把英文翻譯成機器語法,交給機器去執行
馮紐曼
現代電腦之父
提出了內儲程式的觀念,主張將程式與資料儲存在電腦的記憶體中,電腦再依序執行程式及存取資料。
伯納斯-李
全球資訊網的發明人
杜林
計算機科學之父
於1936年提出的理論性計算模型-杜林機為計算理論研究的主要課題
柯德
發明了關連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