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太陰病提綱, 傷寒論第273 條 (太陰的位元性特徵 (《素問•靈蘭秘典論》曰:"脾胃者,倉廩之官" (倉廩者,…
太陰病提綱, 傷寒論第273 條
太陰的位元性特徵
易曰:"坤也,至柔
人身當中至柔的地方是在腹部
故太陰病機條文首言"腹滿",再言"腹痛"
《素問•靈蘭秘典論》曰:"脾胃者,倉廩之官"
倉廩者, 言其載物也。載物則必以厚。故曰:坤厚載物
腹部太薄,甚至成舟狀腹了,那這個太陰的本性肯定有問題,脾胃肯定虛
《易》坤彖所雲:"至哉坤 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
五味有外五味和內五味
外五味就是坤卦裏說的"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 承天",也就是大宇宙的坤地所生出的五味
內五味呢?就是《素問•靈蘭秘典論》所講 的"倉廩之官,五味出焉"的這個五味。
臨床上看到很多病人,為什麼就你缺乏維生素,而別人不缺維生素呢?
很顯然,這個缺乏不是出在外五味上,外五味並不缺乏。缺乏的是內五味。
你的倉廩之官不能很好地"五味出焉",那這個內生五味自然就缺乏
太陰的病候特徵
其用有二,其病亦二
太陰脾胃的性用有二,其一,就是坤厚載 物;其二就是萬物資生。
提綱條文裏提到的"吐,食不下,自利",其實就是 載物出了問題。
資生障礙會影 響"五味出焉"這個功能
進而全面影響到太陰 脾胃作為後天之本的作用
太陰利的特點
下利是太陰病的一大特點,是坤不載物的表現
病人吃了以後拉肚子,一天甚至拉十多次
朋友到外面聚會,吃了不乾淨的 東西,大家都下利
沒有上述這些明顯的因素,他也拉肚子,他也下利,這個才能叫"自利"
太陰病的這個利除了自利的特徵之外,還有一 個相伴的特徵就是"不渴"
惟獨太陰病的下利不伴隨口渴,具有特異性,對太陰病就具有鑒別診斷意義。
藏寒
素體關係
素體因素也就是先天的因素
陽氣弱,藏就會寒,這一種藏寒比較難辦
先天的因素 你沒法改變,你只有通過後天來調理
嗜食寒涼
這是後天的因素
陽氣,讓這個寒涼的、冰冷的東西下去就給糟蹋了
病人說熱,他就跟著清熱,也不管脈證是否真的有熱
久旱的土地本身很幹,先把土的"經絡"疏通,"經絡"疏通了,再一淋水,它就全部吸收
有的病人已經虛寒 得很厲害了,用附子尚恐不及,可病人還在喝涼茶,醫生還在清熱
稍微吃一點油炸你就咽喉痛。咽喉痛了,病人認為熱,醫生也當成熱
不知寒則凝滯,寒涼下去,青黴素下去,經絡只會越來 越堵,越來越不通。
煩勞太過
《內經》講:"陽氣者,煩勞則張。"
張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弛張, 就是向外,就是發洩釋放
太陰一個很重要的功用就是開
倘若煩勞,則陽 氣必外張而不得入內,不得入內則陽不蓄養,久之亦虧虛而藏寒
作息非時
如果冬三月,天地在閉藏,你不閉藏
得不到蓄養當然就會虧損
陽氣虧損了自然會藏寒,就會導致"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的發生
現在相當多的醫生碰到病人"食不下"只會用山楂、 麥芽、神曲
在的確有食滯的情況下,用上這些藥是會很見效的。
陽虛的舌脈,必須溫養陽氣, 必須用理中湯一類。陽氣起來了,病人自然就胃口大開。
諫議之官
在《素問•靈蘭秘典論》 中曾經談到十一個官
這十一官裏,除脾胃外,都是單獨談
"脾胃者,倉廩之官"
到《素問•刺法論》裏,就將脾胃的 官位區別開了。原來的"倉廩之官,五味出焉,"繼續由胃來擔當,而脾則定為"諫議之官,
人的生命,乃至國家的興衰,雖系于"君主之官",然而君主卻要仰仗" 諫議"方能神明,方能知周
"諫議之官"的條件
第一就是要正直
第二必須重義
第三就是要有大度
坤卦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殺其君,子殺其父, 非一朝一夕之故
事看起來像是突發的偶 然事件,但實際上卻有一個必然的漸進積累的過程。
一個國家,或者 一個家庭,要避免上述事件的發生,那就必須保證這個"諫議"的職責隨時發揮作用
惡性腫瘤,這個病被突然發現,似乎是在一夜之間發生的。其實不然。
機體沒能識別,沒能發現,沒能及時予以處理,而等其殃成大禍呢?這就是 因為"諫議之官"失去了作用的緣故。
人體的免疫系統有三大功能
免疫防禦功能
免疫穩定功能
免疫監視功能
太陰病機
273 條是太陰病的提綱條文,也是太陰病的病機條文
討論太陰的病機,就要以這 個病機條文為依據
我們將它改為病機格式,即:諸腹滿而吐,食不 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皆屬於太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