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唯物论 (5个观 (意识观 :star: (意识的能动作用 :star: (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唯物论
5个观
意识观 :star:
两个产物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历史的产物
社会实践、劳动在意识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语言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外壳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意识的能动作用 :star:
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具有创造性
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三个发展阶段
高等生物的感觉和心理
人类的意识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意识和人脑的关系: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
时空观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时空的五个特点
有限性——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
绝对的——物质运动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独立绝对的
相对性——物质运动时空的具体特征是相对的
无限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客观性——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时空,也没有离开时空运动的物质
运动观
物质和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不运动的物质——形而上学
无物质的运动——唯心主义
运动和静止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和衡量尺度
运动和静止的对立统一关系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好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实践观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
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自在自然——人类活动未触及的自然界
人化自然——打上人类活动印记的自然界
人类社会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果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统一 :checkered_flag: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主要体现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物质观
物质概念 :star:
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原子
缺陷是混淆概念
万物运动有机械性
(认识机器,意识不起作用)
形而上学看问题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
是一种猜测,过于简单化
:star: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抽象概念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
确立物质概念的理论意义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个原理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star: (分析题①——人与自然)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实践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世界统一于物质 :star:
(分析题②——一切从实际出发)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误差别的统一
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两个体现 :checkered_flag:
意识统一于物质
从意识起源上
从意识本质上看
从意识作用上看
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
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活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star:
1个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
:star: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意识和物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物主义
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意识)
客观唯心主义(神或第三方,入绝对精神、理、理念等)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有同一性——可知论
无同一性——不可知论
哲学定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地方法论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是否承认矛盾是核心和焦点)
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承认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否认内部矛盾
唯物主义者≠都坚持辩证法
唯心主义者≠都坚持形而上学
规律:事物之间本质必然稳定 客观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
人与规律的关系:认识 利用 发现 :check:
创造 消灭 改造 改变 :green_cr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