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CH3 公共政策的理論模型 (模型的意義與功能 (二、模型的功能及其限制 ( 功能, 限制, 小結), 一、模型的意義), 模型的種類…
CH3 公共政策的理論模型
模型的意義與功能
一、模型的意義
二、模型的功能及其限制
功能
限制
小結
模型的種類
一、就政策分析與公共政策研究而言
分析性模型
模擬性模型
博弈式模型
判斷式模型
二、就個體角度而言
制度模型
團體理論模型
菁英決策模型
理性模型
漸進模型
規範性最佳決策模型
綜合掃描決策模型
博弈理論模型
系統理論模型
重要公共政策模式介紹
一、體系圖解
二、公共政策制定理論與分析模式
菁英理論
(1). 公共政策就是菁英的偏好
(2). 主要特徵
● 少數人在制定政策
● 菁英藉著操控職位的機會而決定決策
● 菁英有優越的資源決定決策
● 彼此間會因為競選官職而因起公策的改變
● 沉默大眾很少能直接影響菁英
(3). 負面批評
● 菁英不見得就能制定良好的、正確的政策
● 「菁英」欠缺操作性的清晰概念
● 菁英很難對政策議題取得一致的共識
多元主義與團體理論
(2). 基本信條
(1). 公共政策是團體競爭後的結果
(3). 多元團體者認為
公共政策是團體之間爭鬥的結果
公策是利益團體與其對立團體之間勢力與影響力達成均衡的結果
(6). 公策反映支配性團體的利益
(5). 團體理論者堅信
個人的政治偏好必須透過團體來實現
個人在政治活動中的重要地位視其是否為利益團體之代表而定
(7). 政府:仲裁者、協調者
公民參與理論
(1). 公策就是多數決的結果
(2). 基本命題
● 多數決,最好:投票方式
● 一人一票,理性方式
● 不同方案,候選人間選擇
● 人民以「公善」觀點行動
(3). 限制
公共選擇理論
(1). 公策就是自利個人所進行的效用最大的集體抉擇
(2). 理論根源
(3). 理論要點
(4). 批評與限制
博弈理論
(1). 理論根源
(2). 理論要點
制度主義〈模式〉
(1). 理論要點
(2). 主要限制
規範最適模式
(1). 卓爾(Y. Dror)所提出之規範最佳決策模型乃基於四項假設
● 最佳決策為一種增加理性內容的努力
● 這種增加理性的過程,在複雜的問題上,作成最佳的決策時,扮演一重大的角色
● 增加理性的過程,可由許多手段加強〈個案討論、無限制地自由討論、敏感性訓練〉
● 當代決策慣例顯然已落伍
(2). 根據假設,其具有之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