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公民 B1 (自我 (認識自我 (多元智慧理論 迦納 (人類智慧多元、相輔相成 藉由學習、活動來探索啟發自己的潛能,認識自我,增長解決問題能力,…
公民 B1
自我
認識自我
多元智慧理論
迦納
人類智慧多元、相輔相成
藉由學習、活動來探索啟發自己的潛能,認識自我,增長解決問題能力
語文、空間、音樂、人際、
內省、邏輯、數學、肢體動覺、自然觀察
意義:了解自己的特質、優點、缺點
如何:自我反省,與他人互動
青少年的自我認同
青少年時期,身心重大變化,容易對子我感到困惑,自我認同為重要任務
探索自我,培養興趣,建立自信,有助人格發展
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有自己的獨特性
個人需求
身心發展,和個人需求有很大關係
個人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
個人需求
5.自我實現
實現自我理想,人生價值最高境界
會今價值觀不同,有不同期許
4.尊重
受到他人尊重,滿足自尊心
3.愛與歸屬
社會需求
團體中被接納,獲得關愛、歸屬感
2.安全
希望生命有保障
免於威脅、恐懼
1.生理
維持生存最基本需求
低層次獲得一定滿足後,會自動尋求高一層次需求
有些需求無法被滿足,會影響身心發展
身心難健全,難追求自我實現
面對生命
生命特性
獨特性
每個生命都是獨特的
無常性
會出現無法預測的事
有限性
生命會有結束的一天
不可回逆性
時間無法重來
延續性
生命價值可以延續
面對生命態度
接納自己、欣賞生命
生命具有獨特性
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欣賞他人
面對挑戰、珍惜生命
生命無常,勇敢面對
學習活在當下
生命線 1995
張老師 1980
尊重萬物的生命
尊重其他生命,生命平等
延續生命價值
生命會結束,服務社會、貢獻所長、留下典範,讓價值延續
器官捐贈
性別關係
性別角色
生理性別
依身體結構、染色體或生殖器官差異認定
社會性別
社會對不同性別行為所保持的標準或期望,【性別角色】
男生陽剛、女生溫柔
不是與生俱來,後天社會文化影響
性別角色學習途徑
性別角色,性別刻板應向,又各種學習途徑形成,途徑中贊成或反對,增加了性別角色
家庭
最早接觸性別角色場所,會模仿家人行為
家人影響大
學校
課程安排師長與同儕態度,影響發展
重物要男生,細膩工作考慮女生
傳播媒體
透過電視、電影等媒體戰線,對性別角色形成有增強作用
戲劇中,男性權威角色,女性溫柔角色
強化性別刻板應向
性別平等觀念
性別歧視
對性別
不公平差別待遇
使性別一方趕到優越感,獲得特權,讓其他性別受到限制、傷害
女性結婚、懷孕必須自動離職
性別平等
尊重不同性別差異,保障人人都有公平發展機會
在智慧和能力上,沒有差異,不應該以性別限制個人追求自我實現機會
重視潛能和後天努力學習的結果
社會落實
家庭生活
過去民法以父權立場,近年來,修正,落實婚姻性別平權
各自保有本姓
住所夫妻共同約定
夫妻可以選擇夫妻財產制子女姓氏,父母共同約定
學校
性別平等教育法
課程設置和活動設計,不因性別有差別待遇
遇到騷擾要大稱說不,才能制止對方行為
工作職場
性別工作平等法
雇主不能因性別有差別待遇
性騷擾與性侵害
防治
性侵害
強暴、脅迫、恐嚇等違反被害人意願方法
與對方發生性行為
性騷擾
性侵害犯罪以外,對他人實施違反其意願,與性或性別有關行為
防治
性騷擾防治法
被害人可以向加害人要求負起法律責任
113、110保護專線
性別工作平等法
對職場性騷擾,防治規定
30人以上企業單位,需制定性騷擾防治措施
成立調查委員會,對性騷擾採取有效糾正措施
性別平等教育法
學校要設置性別平島教育委員會
處理流程:
1.被害人/檢舉人提出申訴 ,2.學務處訓導處接受,
3.移送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調查、輔導,4.報教育主管機關
家庭
家庭生活
家庭組成
家庭: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具有婚姻、血緣或收養關係的人組成的親屬團體
民法規定親屬關係
配偶
男女因為婚姻結成夫妻,互為配偶
血親
有血緣關係的親屬
自然血親
出於同一祖先,具有血緣關係的親屬
直系血親
出生的直接關係
祖父母、父母、外祖母
旁系血親
擁有相同血緣,沒有直接出生關係
兄弟姊妹
法定血親
經收養成立,又為擬制血親
養父母、養子女
姻親
因為婚姻存續關係產生的親屬關係
媳婦與公婆、女婿與岳父母
血親的配偶:妹妹的丈夫、兄弟的妻子
配偶的血親: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姊妹
配偶的血親的血配偶:兄弟的妻子為妯娌,姊妹的丈夫為連襟
:red_cross:血親的配偶的血親,民法不承認。ex:子之岳父岳母、
親等
家庭的型態與變遷
小家庭
一對夫妻+未婚子女
家庭型態基本單位
又稱為【核心家庭】
年幼子女乏人照料,少子化影響下,安養問題
家庭成員關係單純,有較多獨立與自由
折衷家庭
小家庭成員+直系尊親屬
三代同堂居多
年幼子女、年老父母,可獲得照料
事務決定權糾紛
大家庭
小家庭成員+祖父母,已婚子女,和其他旁系血親親屬
數個具有血緣關係的小家庭
有更多經濟和情感支援
容易因為互動頻繁產生摩擦
成員依賴心重
現代家庭型態
單親家庭
夫妻離婚或一方死亡
由父母單獨一人和未婚子女組成
隔代教養家庭
父母因工作無法親自照顧小孩
由外祖父母照顧
重組家庭
父母雙方或其中一方帶來前次婚姻子女所組成的家庭
又稱為【繼親家庭】
頂客家庭
DINK,雙薪且沒有子女
兩地家庭
因為工作或其他原因
使夫妻沒有同住
跨國婚姻家庭
夫或妻為外籍人士
【新移民】家庭
家庭的功能與轉換
教育
價值觀、言行舉止、生活習慣,深受家庭影響
學習相處和適應社會生活知識
教育機構與傳播媒體的影響
生育
無法被取代,傳承血緣、延續社會生命
現代家庭少子化
經濟
生產和消費
有工作能力的,滿足家庭成員需求
生產單位外移到工廠、商店、企業
家庭經濟轉變以消費為主
照顧與保護
生理和心理上的照顧
尤其是遭遇身體上的病痛或心理上挫折時
托育、安養機構的設立
家庭功能部分被取代。
仍然
有重要性
無法選擇家庭,學習如何去經營
家庭協奏曲
親密與衝突
親密
學習與適應、互相伏持
衝突
生活習慣與意見衝突
由於個性、立場、成長經驗差異,
造成生活習慣不同,意見相左
家務分工衝突
家務應該共同分擔,如何分工成為家庭成員爭論問題
家庭經濟衝
對金錢規劃與使用看法不同
如何解決
管理情訊,冷靜下來
仔細思考,運用同理心,尋求解決辦法
和平氣氛下,透過家族會議、寫卡片、設置留言板、第三人協調
現代家庭面臨挑戰
少子化
原因:
不婚、晚婚、不生、經濟考量,造成生育率降低
影響:
未來年輕人扶養負擔加重
勞動力短缺,影響經濟
對策:
育嬰假、生育補助
母親親善環境
家庭照顧
原因:
家庭結構變遷,人口高齡化
影響:
照顧者經濟和體力壓力沉重
對策:
老人日間照護中心
照顧者喘息服務
家庭暴力
原因:
過去被認為是家務,現代重視人權
影響:
家庭中任何人都可能成為受害者
對策:
【家庭暴力防治法】,向法院申請保護令
縣市政府提供緊急安置、協助聲請保護令、心理諮詢
【民法】規定,法院可以限制或禁止父母行使親權
離婚問題
原因:
價值觀念轉變,離婚率增加
影響:
單親家庭、隔代教養
對策:
婚前謹慎選擇,婚後用心經營
婚姻破裂也顧及子女
新移民家庭適應問題
對策:
識字班、生活適應輔導班
影響:
生活適應
原因:
跨國婚姻增加
建立平權家庭
近年來,性別平等、兒童權利漸受重視,
家庭內權力趨近於平等
落實夫妻平權
傳統認為以丈夫為中心,
隨著性別平等概念出現
夫妻互相尊重
保障子女權益
現代社會子女權益愈受重視
親子扶養關係
有家暴、遺棄情形
請求法院免除或減輕扶養義務
未成年子女親權
父母行使親權
父母共同負擔,意見不一致時
可起請求法院以子女最佳利益決定
父母離婚後
父母依協議,由一方或雙方共同負擔
協議不成,請法院依子女最佳利益決定
友善校園
終身學習
校園人際關係
同儕關係
同儕:年齡、背景相似的一群人
校園霸凌
影響受害同學生理和生理健康
對於不友善的對大,要適當適時表現自己的感覺
並向父母、師長、校方尋求協助
師生關係
知識的傳授者,學習的引導者、生活的諮詢者
學生老師彼此尊重
現代師生關係
學生該了解權力有所限制,
符合規範前提下才能享有
友善校園需要學生、老師、校方共同營造,相互友愛
關懷、平等、安全、尊重、友善
學校規範
學生自治
學生自治
意義:學生自己管理與學校相關的事務
方式:成立學生自治組織,參與自治活動
限制:要在符合社會和學校規範下,才能
範圍:全校性、年級性、班級性
規劃班及體育競賽
班會活動,學生自治基礎
學生自治體驗民主,參與公眾事務能力
開會流程,參照內政部會議規範
實施步驟
1.成立自治組織
2.定地自治規範
3.推展各項自治活動
理性表達自己、尊重別人想法
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
學習民主精神、參與公眾事務熱忱
開會重點
提出問題方式
提案
會議前,書面提出、一人以上附署成立
動議
會議中,口頭提出,一人以上附議成立
表決
時機:充分討論後,主席宣布表決
步驟:先提名,後表決,遵守兩面俱呈原則(贊成與反對)
結果:依照多數學員則宣布表決結果
原則: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
權宜與秩序問題
權宜問題
目的:
排除阻礙會議進行的事故
提出時機:
偶發緊急事件
舉例:喧囂
秩序問題
目的:改正會議本身進行錯誤
時機:議題進行中發生的錯誤
舉例:發言超出議題範圍
角色
司儀
宣達會議程序
主席
裁決權宜問題、秩序問題
主持表決,不參加表決
主持會議,賦予發言地為
紀錄
報告事宜
表決選舉方法及票數結果
決議要點
老師
散會講評,不加入表決
開會流程
1.選出主席、司儀、紀錄
2.宣布開會
由主席宣布會議名稱和開會目的
3.報告事項
由主席及班級幹部進行工作報告
4.討論事項:
提案、討論、表決(先提名,先表決)
5.臨時動議:
其他與堤岸無關議題,在此時提出
6.散會:
主席宣佈散會
終身學習
活到老,學到老
定義:人生中任何階段,不斷學習
範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各種型態
學習型組織
組織中成員不斷學習,研究思考解決問題方法,
使個人與團體不斷創新與進步
利用社會教育資源
圖書館、博物館、文化中心、社區大學、大學進修推廣部
社區生活
社區涵義
社區
自然結合,非政府畫定法定單位
一群人居住在同一區域範圍
因共同問題產生共同意識
成立社居組織,改變現況,增進福祉
構成要素
居民、地區、共同關係、社區組織、社區意識
社區範圍
大小不一,沒有明確界線,並非固定不變
社區意識
社區居民對居住社區有共同心理情感
共同歸屬感、認同感,自動參與的社區意識
社區組織
社區居民為使社區事務有計畫推行而成立
推舉熱心人士領導與推動,訂定共同遵守社區公約
EX:文史工作室、愛鄉協會、社區發展協會、社區管理委員會等
社區發展協會
衛生福利部推動社區工作,補助的社區組織
提供社會福利盧物,從事社居公共住宅建置、精神倫理推展
社區管理委員會
公寓大廈或大型集合式住宅中,依照【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所成立,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推動社區事務組織
社區類型
傳統鄉村社區
特徵
密切互動關係,工作性質相近
有社居意識,參與社居事務踴躍
組成關係
血緣關係
因血緣關係聚居
EX:桃園市平鎮區宋屋里、金門島烈嶼鄉羅厝社區
地緣關係
地緣關來自同鄉的人會聚集再一起,有些以原鄉為地名
EX:屏東縣潮州港、彰化縣鹿港鎮
現代都市社區
現代都市社區人們居住在公寓、大廈、較少來往
現代都市工作與生活多樣化,人際關係不受地理空間限制
互動較不僅逆,容易產生疏離感,社區意識不強烈,參與活動意願低
社區差異
傳統鄉村社區
農業社會、居民背景相近、互動關係密切、社區意識濃厚
現代都市社區
工商業社會、居民背景差異較大、互動關係較不緊密、社區意識較不強烈
社區參與
社區居民主動,找出問題,一起解決實際共同解決、參與的過程
短期參與
原因:
面臨共同需要與問題,為了捍衛社區利益
行動:
為了改善,共同尋求解決方法,與相關單位協生,要求改善或回饋,甚至發動抗爭
特徵:
短期的,事件落幕,參與熱情也消失
如果短期的熱情能延續,成為長期推動社區的基礎與動力
長期推動
原因:
提升社居生活品質
特徵:
起源於居民自發的社區意識、,可以長期推動與維持
社區參與的主體是居民、每個人主動積極參與事務,才能提升社居生活品質
社區總體營造
隨著社區變遷,許多問題顯露出來。如犯罪、人際關係疏離
推動
民國83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現改為文化部)
推動社區總體營造
意義
社區居民自動自發的關心社區事務
結合社區特色,找出社居營造的目標
EX: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居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
對這些目標提出計畫
居民自己出錢出力,尋求在地啟業贊助,進行社區營造
政府角色
社區營造協力者
提供經費補助或專業人士諮詢,促進健全多元發展
目前由行政院以跨部會合作方式來推動
性別刻板印象
形成性別角色過程中,對性別的行為或特質、產生固定、刻板印象
男生要勇敢,女生等嫁人就好
:checkered_flag:
表決
方法
舉手表決:簡單常用
起立表決:較慎重
正反兩方分立表決:各站一邊,點完後回座
唱名表決:應名時起立答應
投票表決:
對人採無記名
對事應該記名
多數決
相對多數決:多數同意即可,不用過半數
絕對多數決:半數以上同意
加重多數決:參與表決的2/3或3/4同意才能通過
同票時
【對人】,抽籤決定勝負
【對事】
主席加入贊成芳通過,主席不表示意見不通過
相差一票時,主席可加入少數方,達成同票,不通過
:black_flag:
社區發展經費
自籌經費
舉辦活動時使用者付費,義賣,社區生產收入
政府機關補助
向中央、縣市政府、各縣市文化中心等機關申請經費或物資補助
企業贊助
:black_flag:
兒童權利
傳統認為子女是父母財產或附屬品,父母有權為孩子決定一切
近年來呼籲重視兒童權利,幫助兒童健全發展
:black_flag:
霸凌
同儕間,故意具傷害性行為,持續或重複出現在固定的受害同學身上
反霸凌專線,教育部設置
0800-200-885
:black_flag:
社區服務
社區內推動各項服務活動
EX:社區居民務生、福利、教育、就業娛樂與環境安全等服務
社區辦理調查、規劃、協調、募捐、人員訓練、工作評鑑
:black_flag:
社區發展3精神
解決社區居民切身需求問題
居民必須積極參與
自助是社區發展成功關鍵
社區發展是組織與教育民眾過程,也是一種社會運動。目的在鼓勵社區居民參與、協調社區關係、運用舍內外資源、採取社區自助行動,可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質
:black_flag:
潛能
本身具備,還沒表現出來的能力
:black_flag:
價值觀
個人對事物評價、判斷
對個人行為有約束力和指導作用
:black_flag:
顧里
鏡中自我
對自我的看法會受到他人影響
:black_flag:
原鄉
早期自中國大陸遷居來台漢人,為互相照應,同祖籍的人會居再一起,將故鄉信仰與習俗移植到新故鄉
:black_flag:
疏離感
由於工業化和都市化等影響
使人們面段生活環境時產生無力感、孤立感等心態,對周遭人漠不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