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周代之舞蹈 (教育 (周代的舞蹈,在社會上有著崇高的地位,並用它來衡量一個人是否成熟及教養的標準, 西周雖鑒於夏朝樂舞淪為王公貴族娛樂享受而亡國的教…
周代之舞蹈
教育
周代的舞蹈,在社會上有著崇高的地位,並用它來衡量一個人是否成熟及教養的標準
西周雖鑒於夏朝樂舞淪為王公貴族娛樂享受而亡國的教訓,雖崇尚節儉,但樂舞之禮仍不可缺
主管樂舞的最高長官叫大司樂,下屬有樂正、樂師、舞師等
周代為推行禮樂制度,設立龐大的樂舞機構「辟雍」來教授禮樂
儺舞屬巫術舞蹈,頭戴假面具,氣氛神祕恐怖和驅鬼逐疫為特色
天子儺是儺禮中規格最高的儀式,天子親自參加,而天子以下不得舉辦,此儺於每年仲秋之月舉行
大儺於季冬之日舉行,主持人稱方相氏,眾舞者手執牛尾,大喊大叫蹦跳亂舞,把假想的鬼怪驅趕出去
國儺於季春之月舉行,主要是周王室和諸侯宮中的儺禮
古代於民間亦盛行儺祭儺舞,並根據表演人員和演出的場合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和內容,如鄉人儺、軍儺、寺廟儺等
禮樂
完整而繁雜
賓禮(外交)-「以賓禮親國邦」,指上下之間,中國和外國之間,以及人與人互相交往的規範禮樂
嘉禮(宴饗)-「以嘉禮親萬民」,按鄭玄注解,即飲食、婚冠、賓射、餐燕、賀慶等儀典的樂舞
軍禮(軍事)-「以軍禮同國邦」,包括大師、大田、大均、大封等禮儀樂舞,主要適用於征戰、畋獵、出巡及有關的行政事務
吉禮(祭祀)-「以吉禮祀事邦國之鬼神」,即用於各種祭祀的禮樂,是諸禮樂之首
凶禮(喪葬)-「凶禮哀邦國之憂」,其中有喪、荒、吊、禬、恤等諸種,重點是哀悼死者或發生大的天災人禍的時候用之
周代大興禮樂,上至國家大事、下至言行舉止,皆受禮樂規範,對中華舞蹈文化和品德修養深具影響
「禮有大小,有顯有微」,「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
雅樂舞
六小舞
皇舞
羽舞
人舞
旄舞
干舞
帗舞
六大舞
文舞文以昭德:雲門、咸池、大韶、大夏
武舞武以象功:大濩、大武
周代宮廷以雅樂舞用於各種祭祀儀典(吉、嘉),同時又設置散樂和四裔樂,供宴享和招待賓客之用(嘉、賓),散樂通常指除雅樂之外的各種樂舞。
雅樂舞的典範
制舞作樂昭德象功,但其內容、形式和規模,皆無法與周舞比擬,失去周代藝術特有的光彩
主題思想更為突出,舞蹈的編排、技巧、服飾、音樂等藝術表現力都大幅提高
臘祭儺舞
漢代臘祭加入了驅儺的活動,以去除邪氣。南北朝時期,據傳臘祭之神有八神,固定臘月初八舉行,因祭拜八神因此形成臘八節
周代敬重鬼神,保持著原始氏族祭祀儀式舞蹈的傳統,每年的十二月由天子親祭臘祭,以感謝神祇恩惠,慶賀農業豐收、家人平安吉祥和祈求來年有好年景的活動,多以歌舞同歡為主,屬巫教性的舞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