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周代之舞蹈 (重視樂舞教育 (大學小學教課科 (大學 (樂德、樂語、六大舞、干戈羽籥舞和詩、書、禮等, 春夏:干戈), 小學…
周代之舞蹈
重視樂舞教育
樂舞教育制度
由於朝廷的重視和提倡並用它來衡量一個人是否成熟及教養的標準。
西周王朝
雖崇尚節儉,但樂舞之禮仍不可缺。
樂教的教官
最高長官叫大司樂,下屬有樂正、樂師、舞師等近20個分職。
大學小學教課科
大學
樂德、樂語、六大舞、干戈羽籥舞和詩、書、禮等
春夏:干戈
小學
三德、三行、六藝、和六小舞
秋冬:羽籥
樂舞機構
王室設立龐大的樂舞機構,成員有1463人之多,教授禮樂的處所統稱「辟雍」
雅樂舞典範
大舞的特色
皇帝〈雲門大卷〉
舞雲門,以祀天神
帝堯〈咸池〉
舞咸池,以祭地祇
帝舜〈大韶〉
舞大韶,以祀四望
帝禹的〈大夏〉
舞大夏,以祭山川
成湯的〈大濩〉
舞大濩、以享先妣
武王的〈大武〉
舞大武,以享先祖
大型組舞形式,結構嚴謹,表現力強,有張有弛,是上古舞蹈創作和表演的一大進步。
頌揚周武王取得天下的功業。
「文以昭德」(以文舞表現品德操守)、「武以象功」(以武舞彰顯功績成就)。
六小舞
是周代用以教育貴族子弟的必修課
皇舞舞者手持鳳凰般五彩鳥羽而舞,用以祈雨,有陰陽相濟之意
羽舞舞者持鳥羽而舞,有冀蔽的意思。
帗舞舞者持帗而舞,用以祭祀社稷。
人舞用於祭祀星辰或宗廟,舞者徒手。
旄舞「施於辟雍」,舞者持旄牛尾或其它獸尾而舞。
千舞用於山川之祭祀或兵事,舞者持盾牌而舞,有捍衛的之意
六代舞意義
歌功頌德,教化民眾,和治理天下
主題思想更為突出,舞蹈的編排、技巧、服飾、音樂等藝術表現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人舞舞譜
集中改編上代樂舞
廣泛收集各地遺存的著名樂舞,經過整理、改編,連同周朝新創作的樂舞,建成宮廷的雅樂舞體系
開創禮樂之先河
禮樂類型
嘉禮
以嘉禮親萬民
賓禮
以賓禮親國邦
吉禮
以吉祀事邦國之鬼神
軍禮
以軍禮同國邦
凶禮
凶禮哀邦國之憂
禮離不開樂舞
周代大興禮樂
禮樂的意義
周公用樂舞維護周室的宗法等級宗廟社稷
以禮樂教化萬民.治理天下
嚴格的樂舞規範
禮有大小,有顯有微,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婦輕重皆有稱者也
散樂與四裔樂
四裔樂內容
又稱四方之樂或商狄之樂,是邊民和外族傳入中原的樂舞
娛樂舞蹈
散樂的意義
臘祭儺舞的演變
儺舞
屬於巫術舞蹈,以頭戴假面具,氣氛神祕恐怖和驅鬼逐疫為特色
國儺於季春之月舉行,主要是周王室和諸侯宮中的儺禮
天子儺是儺禮中規格最高的儀式,天子親自參加,而天子以下不得舉辦,此儺於每年仲秋之月舉行。
大儺於季冬之日舉行,周代大儺的主持人稱方相氏,此種儺禮,規模盛大
臘祭
儀式以歌舞為主先秦的臘祭,十紛熱鬧
國人皆若狂其時正是收穫之後,民眾辛勞一年,可藉此休息,相聚歌舞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