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春秋戰國之舞蹈 (各地方歌舞特色 (魯國:都曲阜(山東),嚴格遵循周之禮樂制度, 齊國:都營邱(山東臨淄北),新製作的樂舞既依循周之禮樂制度,又具有…
春秋戰國之舞蹈
各地方歌舞特色
魯國:都曲阜(山東),嚴格遵循周之禮樂制度
齊國:都營邱(山東臨淄北),新製作的樂舞既依循周之禮樂制度,又具有華麗活潑的鄉土氣息
鄭國:建都今河南新鄭,與魏國統稱「鄭魏之音」,盛行男女情愛的抒情舞蹈
宋國:仍保存殷商遺音如《桑林》等樂舞,娛樂歌舞情意纏綿
陳國:民俗喜交往,好歌舞,多為男女思慕愛戀之舞
晉國:俳優侏儒充斥後宮,周安王26年,分裂為韓、魏、趙三國
韓國-歌舞以抒情、明志為表現內容
魏國-居河南中部和北部,盛行桑間濮上歌舞(野外、民間)
趙國-位於山西中部、陝西東北和河北西南,具有特殊的舞蹈風格
燕國:位居河北、遼寧、朝鮮一帶,歌舞風格豪放
吳國:建「館娃宮」、「響屐廊」供其享樂談情,樂舞極盡奢華
越國:審美觀念為原始圖騰崇拜之遺存
楚國:位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地區,民族混雜
諸子百家論說樂舞
孔子「正名分‧興禮樂」
孟子「與民同樂」
荀子「以道制慾」
墨子《非樂》
老子「怡淡為上」「大音希聲」
莊子「通道反真」
左倡右優女樂興盛
楚國-春申君
齊國-孟嘗君
趙國-平原君
魏國-信陵君
藉歌舞達到政治的目的
吳越爭戰-獻美人計西施
郭晉爭戰-獻女樂以亂其政
齊魯爭戰-獻歌舞女樂迷惑魯君
楚莊王-以女樂歌舞作謀略
僭禮用樂古樂衰弱
周天子大權旁落,成為名義上的最高共主
僭禮用樂、私學興起、文人雅士對民間樂舞的推崇
私學興起
倡優
男性伎人
以歌舞戲謔娛人
女舞
女性伎人
以歌舞娛人
西施-響屐舞-浣溪紗
旋娟與提嫫-《縈塵舞》(舞如清煙旋繞);《集羽舞》(舞姿婉轉如羽毛隨風飄搖);《旋懷舞》(舞者體如絲絮般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