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周 代 舞 蹈 (image (賓禮(外交)-「以賓禮親國邦」,指上下之間,中國和外國之間,以及人與人互相交往的規範禮樂。, 軍禮(軍事)…
周 代 舞 蹈
賓禮(外交)-「以賓禮親國邦」,指上下之間,中國和外國之間,以及人與人互相交往的規範禮樂。
軍禮(軍事)-「以軍禮同國邦」,包括大師、大田、大均、大封等禮儀樂舞,主要適用於征戰、畋獵、出巡及有關的行政事務。
嘉禮(宴饗)-「以嘉禮親萬民」,按鄭玄注解,即飲食、婚冠、賓射、餐燕、賀慶等儀典的樂舞。
凶禮(喪葬)-「凶禮哀邦國之憂」,其中有喪、荒、吊、禬、恤等諸種,重點是哀悼死者或發生大的天災人禍的時候用之。
吉禮(祭祀)-「以吉禮祀事邦國之鬼神」,即用於各種祭祀的禮樂,是諸禮樂之首
開創禮樂之邦的先河
以禮樂教化萬民,治理天下,使人們的情感有所節制,通過舞蹈的薰陶與教化,使周代社會美滿和諧。
周公名旦,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
周公用樂舞維護周室的宗法及宗廟社稷。
五帝-唐堯 號陶唐氏
樂舞名《大章》
仿照「山林溪谷之音」而創作。奏此樂時,演員拍打陶缶、拉著十五弦之瑟,敲擊大小不同的石塊,象徵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獸。可為人數眾多歡騰之舞。
用於祭祀上帝,為帝堯記功之舞。《大咸》:在《大章》的基礎上,吸收融合黃帝《咸池》之精華,增修改編而成。演奏23弦之瑟,使音色更為寬廣,舞蹈更加精美。
禮有大小,有顯有微」,「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
天子八佾-每佾8人。宮懸樂器懸於四面。可全用12章。服裝-朱色
大夫四佾-每佾4人。判懸樂器懸於二面。可用7章。服裝-赤色
士二佾-每佾2人。特懸樂器懸於一面。可用5章
諸侯-六佾。每佾6人。軒懸-樂器懸於三面。可用9章。服裝-黃朱色
王室設立龐大的樂舞機構來教授禮樂
主管樂舞的最高長官叫大司樂,下屬有樂正、樂師、舞師等近20個分職。
學齡-大學樂德樂語,六大舞,干戈 羽籥舞和詩、書、禮等
小學 三德、三行、六藝、和六小舞
季節 春夏干戈秋冬羽籥
課程13歲學樂、頌詩、舞勺成童舞象(用兵演練刺伐的舞蹈)、
學御射20歲學禮、可以衣帛、舞大夏
衡量一個人是否成熟及教養的標準。
樂舞淪為王公貴族娛樂享受而亡國的教訓,雖崇尚節儉,但樂舞之禮仍不可缺。
周室制訂六代樂(黃帝至周武王的樂舞),其目的是為了歌功頌德,教化民眾,和治理天下,所以,和原有樂舞相比,主題思想更為突出,舞蹈的編排、技巧、服飾、音樂等藝術表現力都大幅提高
六大舞
「文以昭德」(以文舞表現品德操守)、「武以象功」(以武舞彰顯功績成就)。
皇帝〈雲門大卷〉奏黃鐘,歌大呂,舞雲門,以祀天神。
帝舜〈大韶〉奏姑洗,歌南呂,舞大韶,以祀四望。
帝禹的〈大夏〉奏蕤濱,歌函鐘,舞大夏,以祭山川。
帝堯〈咸池〉奏大簇、歌應鐘、舞咸池,以祭地祇。
成湯的〈大濩〉奏夷則,歌小呂,舞大濩、以享先妣。
武王的〈大武〉奏無射,歌夾鐘,舞大武,以享先祖。
六小舞
羽舞舞者持鳥羽而舞,有冀蔽的意思。
旄舞「施於辟雍」,舞者持旄牛尾或其它獸尾而舞。
帗舞舞者持帗而舞,用以祭祀社稷。
人舞舞者徒手而舞,用於祭祀星辰或宗廟。
皇舞舞者手持鳳凰五彩鳥羽而舞,用以祈雨,有陰陽相濟之意。
干舞舞者持盾牌而舞,用於山川祭祀或兵事,有捍衛的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