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CH2 (發展史 (1960年代以前 (要求從商者應有的商業道德, 沒有強制約束力, 以哲學、神學角度出發), 1990年代-迄今…
CH2
發展史
1960年代以前
要求從商者應有的商業道德
沒有強制約束力
以哲學、神學角度出發
1990年代-迄今
企業自我管理及自由貿易
探討有關群眾健康的社會議題
企業以正直與誠實的價值觀來約束自身
1960年代
政府開始有相關規定
保障人民經濟穩定、社會穩定
不符合社會正義開始變成違法
1970年代
探討企業家該有的人格特質
開始探討企業倫理
1980年代
企業開始在內部拓展企業倫理相關研究
組織的利害關係人
凡對企業有影響,並相互交流的個人及團體
內部
在公司營運方面具有影響力
如:董事會、高階管理階層
配合公司策略使其得以營運
如:員工
外部
如:客戶、供應商、股東、債權人
有權要求產品品質
企業倫理的衝突
員工對自身利益的重視程度高於企業利益及道德感
企業對員工起異心
老闆與員工間資訊不對稱
資方惡性關廠潮
外部
食安風暴
只重視自身利益
企業藐視大眾利益
應達到兼顧利益,且不對環境產生衝擊、不傷害人
決策模式
個人因素
在決策時,常取決於個人價值觀
很難絕對客觀
決策者之間價值觀差異過大,影響決策進行的順利
組織因素
擁有核心影響力
公司具體化的意志
全體員工共享的價值觀、常規
倫理議題強度
在企業內部,倫理被重視的強度
企業倫理
過去的企業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主
造成成本外部化
民眾對企業不信任
濫用自然資源
以人為主構成的社會規範
行為、想法與決策皆符合普世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