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早期療育 (第五節 早期療育的發展趨勢與挑戰 (加強療育資源的提供與分配 (缺乏足夠的特教師資,服務無法擴展), 加強行政與專業的統整,…
早期療育
第五節 早期療育的發展趨勢與挑戰
加強行政與專業的統整
加強家庭的支持與介入
加強療育資源的提供與分配
缺乏足夠的特教師資,服務無法擴展
服務模式仍待發展
增加專業人力並提升專業人員的專業知識能力
加強早期療育的宣導
第四節 台灣早期療育服務實施的概況
預防階段
健康促進及特殊保護,加強知識宣導
發現與篩檢階段
基層工作人員普遍使用→台北市學前兒童發展檢核表
兩年做一次全面性身心發展檢查
通報與轉介階段
通報
各類兒童及少年福利、教育及醫療機構,發現有疑似發展遲緩兒童或身心障礙兒童及少年,應通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轉介
有公辦模式及委外模式,但由公部門執行較具強制性的公權力
聯合評估階段
目前國內方式含聯合門診與特別門診
聯合門診
經由醫療專業團隊聯合會診的方式進行
特別門診
以醫院任一科為主,有特定門診時間,視需要轉介其他科別進行評估
療育服務階段
擬定IFSP及協助家庭進行資源整合
療育內容
醫療方面
教育方面
社政方面
三種服務型態
中心本位的服務型態
服務的提供式在特定的地點進行
家庭本位的服務型態
到宅服務
混和式的服務型態
兼具兩者,可分為兩種
強調訓練在加級教室中同時進行
先在家中教導,後再進入中心
第三節 早療的理論與模式
壹、早療的理論觀點
生物學理論觀點
兒童的發展有一定的階段、順序、主要項目,孩子能夠自然成長、獨立
內在成熟比外在環境影響重要
心理分析理論
美個階段都有需面對的發展難題
前項發展階段若未完成或感到不悅,可能影響未來的發展
認知理論觀點
感覺動作期、前操作期、具體操作期、形式運思期
孩子的成長建立於調適
成人需適當協助孩子
學習理論觀點
發展不只是先天遺傳或自然成長,還有外在環境刺激
透過增強、制約、削弱、懲罰能建立孩子行為規範
身教重於言教
環境系絡觀點
認為個體發展只有在社會系統中才能被理解
生態系統理論
兒童及其環境會互相影響
家庭系統理論
家庭內成員有交互作用關係
早療強調家庭的衝擊
早期療育理論的整合取向
早療服務不應只採取一種理論取向
應整合不同理論截長補短,發展多元化服務模式
貳、早療的服務模式
一、兒童中心服務方案
方案重點
以行為和發展理論為基礎
透過外在刺激、感官刺激治療來改善兒童發展的缺陷
活動設計
由幼兒引發活動,老師將其延伸、協助孩子
家長與專業人員角色
由專業人員負責,家長較少參與
二、家庭焦點服務方案
方案重點
將家庭視為最適當的教學情境
尊重家長、看見家長與幼兒需求的獨特
活動設計
一個完整的兒童和家庭評量
產生介入目標的假設
晤談並討論家庭需求
設定目標
實施介入服務
進行評鑑
家長與專業人員角色
家庭積極參與教學歷程
提供家長諮詢服務
三、家庭中心方案
方案重點
支持家庭有關養育與照顧發展遲緩幼兒的需求
使家庭有權力和能力掌控家庭的功能
物質與情感支持並重
活動設計
每個家庭有其獨特性,因此服務強調彈性
了解家庭、鼓勵家庭、協助家庭
家長與專業人員角色
家長為基本改變媒介
專業人員以協助為主
第一節 早期療育的基本概念
一、早期療育的目標與內涵
定義:對障礙兒童及家庭提供教育治療、預防及家庭支持的服務
從不同層面著手
兒童
父母
兒童與父母的互動
父母功能及兒童功能領域
服務對象
有明顯障礙的嬰幼兒
發展遲緩高危險群幼兒
環境不利的幼兒
上述三種嬰幼兒的家庭
早療的內涵
透過提早介入計畫的實施,增加兒童的適應能力和學習準備度
多採專業整合方式進行
包含醫療服務
強調越早提供越好
多以兒童及家庭為主
屬於整合性服務
二、早期療育的重要性
法案及法規的要求
發展淺能的激發
二次障礙的預防
經濟效益的提升
兒童權益的維護
社會資源的公正運用
提供家庭支持與協助
家庭二次傷害的避免
第二節 早期療育的發展
台灣早期療育的發展
以發展遲緩兒童及身心障礙者為主
相關服務包括篩檢、通報、轉介、安置、評估、轉銜
主管機關:中央及地方政府依權責分
跨專業團隊
重點特色:早期發現早期介入
美國早期療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