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法
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REBT
前言
治療技巧
對情緒困擾的看法
理性vs非理性信念
ABCDEF模式
駁斥三步驟
認知治療目標
修正思考中的偏誤或扭曲
認知行為治療法
Beck的認知治療(CT)
Padesky優勢基礎認知行為治療(SB-CBT)
Ellis的理情行為治療(REBT)
Meichenbaum的認知行為治療(CBT)
創始人:Albert Ellis
主要理念
固執地有自我破壞的念頭
治療方式
以理性認知為主、提出邏輯實驗性的思考型態,對當事人思考傾向提出挑戰,進而改變其習慣性行為反應
理性vs非理性思考
理性思考rational
非理性思考irrational
對事情發展有期待但不強求
對實際狀況有誇大不實
沒有非要怎樣
對事情有清楚的理解
認為事情發展非要、必須、應該、一定
很低的挫折容忍力
停止責備自己和他人,學習無條件地接納自己
責備來自獨斷的「必須」和絕對的「應該」
大部分情緒困擾的核心是責備
導致情緒困擾的三種「必須」
我必須得到別人的喜愛與讚賞,否則我就是不好的
別人必須體貼、公平、善良地對待我
當我想要時,我就必須得到它
Debate or dispute
辯論方式
Effect
有效結果
Consequences of emotion and behavior
發生的情緒與行為結果
new Feelings
有效後的新感受
Belief
信念
Activating event
引發事件
理性信念
非理性信念
引起中度情緒
有助於生存、快樂生活
是相對的
是彈性的,非極端
根據事實
引起困擾的情緒
無法協助達成目標
是絕對的
共同要素:應該、必須、被評價
非根據事實,常是誇大的
治療目標
辯論
分析
偵測
駁斥基本方向與例句
偵測不合理信念,特別是那些「絕對」的語句
對這些想法進行合理且有驗證性的質疑
學習分辨非理性(自我挫敗)和理性(自我幫助)的信念
不能達到目的的結果
這不是事實,有何證據顯示?
這想法會傷害你
即使情況沒改善,我就真的...
認知重建
治療歷程
學習將「對行為的評價」和「對自己的評價」分開
評價自己的行為是「好」或「壞」、「值得」或「不值得」,由石這些評價會造成情緒困擾
教導當事人殭屍功能的情緒改變成健康的健康和行為
主要目標:學到實際、有用和仁慈的生活哲學,減少情緒困擾
對不公正採寬容態度,消除憤怒、敵意、暴力
無條件自我接納和接納他人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去除焦慮、沮喪、罪惡感
無條件接納別人
無條件接納生命
無條件自我接納
初期
中期
角色扮演,了解ABC
分辨合理、不合理
教導ABC
演示真實情境
建立關係
Belief
Consequences
Activating event
認知技巧
情緒技巧
認知的家庭作業
讀書治療法
駁斥不合理信念
改變個人的語言
幽默
角色扮演
理情想像
羞愧攻擊練習
行為技巧
系統剪敏感法
鬆弛練習
自我管理原理
示範
操作制約
看到不合理處,提醒自己無證據支持此信念
區別合理及不合理思考
detecting
用較喜歡來取代一定、必須和應該
debating
discriminating
想像最糟情況,再替換適當情緒
要他們冒險去做擔心別人的看法而不敢去做的事
注意事項
面質不一定是嚴厲
小心當事人會依賴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