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法REBT (治療目標 (人有一種很強烈的傾向會去評斷自己的行為是「好」或「壞」;是「值得」或「不值得」。有些評價會造成情緒困擾,…
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法REBT
治療目標
人有一種很強烈的傾向會去評斷自己的行為是「好」或「壞」;是「值得」或「不值得」。有些評價會造成情緒困擾
學習將「對行為的評價」和「對自己的評價」分開
主要目標:學到實際、有用和仁慈的生活哲學,減少情緒困擾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去除焦慮沮喪罪惡感(表現得不完美,仍然可接納自己)
對於不公正採寬容態度,消除憤努、敵意、暴力
另一目標:教導當事人,如何將失功能的情緒行為改變成健康的行去行為,幫助當時人達成:無條件的自我接納、無條件的接納別人、無條件的接納生命
注意事項
非直接說服當事人,而是執行心理師之任務
面質不一定是嚴厲
心理師須充分了解自己,不強加自己的生活哲學於當事人
小心當事人會依賴心理師
治療關係的建立(接納不批判,但不一定要表現溫暖)
介紹
認知治療目標(修正思考中的偏誤或扭曲)
認知行為治療
Beck的認知治療(CT)
Padesky優勢基礎認知行為治療(SB-CBT)
EIlis的理情行為治療(REBT)
Meichenbaum的認知行為治療(CBT)
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法(PEBT)
主要理念:人深具潛力發展出對自己有利且健康的想法,但同時也固執地持有自我破壞的念頭)
治療重點:重組個案的知覺與思考方式,主動引導案主注意自己已成習慣的思考及信念
創始人:艾里斯(Albert Ellis)
治療方式:以理性認知為主,提出邏輯實驗性的思考型態,配合家庭作業,對當事人思考傾向提出挑戰,進而改變其習慣性行為反應
思考
理性(合理)思考
根據實際狀況的考量,對事情有清楚的理解
對人生、自己或他人沒有非要怎要不可,不會有先入為主的判斷或要求
對事情發展狀況有期待但不強求,有很高的挫折容忍力
非理性(不合理)思考
認為是情發展狀況非要(必須、應該、一定)達到某格特定的狀況不可
常愛對人的事論斷是非,看人或事常不順眼,有很低的挫折容忍力
對實際狀況有誇大不實的反應
對情緒困擾的看法
如果要成為心理健康的人,最好停止責備自己和責備他人,並且學習全然而無條件地接納自己,儘管我們並不完美
責備來自獨斷的「必須」與絕對的「應該」
大部分情緒困擾的核心是責備
導致情緒困擾的三種「必須」
別人「必須」體貼、公平、善良地對待我,因為我深切地渴望著。如果他們不這樣對我,那它們就不是好人,必須到譴責和懲罰
當我想要時,我就「必須」得到他。如果得不到我想要的,那會很糟糕,會讓我無法忍受
我「必須」得到別人的喜愛與讚賞,否則我就是不好的
駁斥
駁斥三步驟
辯論:對這些想法進行合理而驗證性的質疑
分辨:學習分辨非理性與理性的信念
偵測:偵測不合理信念,特別是那些絕對的語句
駁斥基本方向與舉例
不能達到目的的結果(為甚麼這樣就是可怕呢?)
這不是事實,「有何證據顯示...」(別人都嘲笑我,是誰?)
這想法會傷害你(如果這種想法會困擾我,我為甚麼要繼續想下去?
即使情況沒改善,我就真的....(為甚麼一定必須要擁有他?如果我不能那又怎樣?)
認知重建
雖然我不喜歡....,但還不至於....
雖然...不好...,但是...
用健康想法取代不健康想法
即使....,我還是(有)...
以理性信念取代非理性信念
治療技巧
情緒技巧(理情想像:想像最糟糕情境,再替換適當情緒、幽默、角色扮演、羞愧攻擊練習:協助人們減少害羞和焦慮,告訴自己就算有人認為我們是笨蛋,也不是甚麼大災難)
行為技巧(操作制約、自我管理原則、系統減敏感法、鬆弛訓練、示範)
認知技巧(駁斥不合理信念、認知的家庭作業、讀書治療法、改變個人的語言)
理性信念VS非理性信念
理性(合理)信念
引起中度情緒
有助於生存、快樂生活
是相對的
是彈性,非極端的
根據事實
非理性(不合理)信念
引起困擾的情緒
無法協助達成目標
是絕對的,如:應該、必須...
共同要素:應該、必須、恐怖、被評價
非根據事實,常是誇大的
ABCDEF模式
A引發事件-B信念-C發生的情緒與行為結果-D「辯論」方式-E治療「有效結果」-F治療有效後的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