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3、林水波、張世賢教授:針對未來為能付諸行動解決公共問題,發展中肯且可接受的方案之動態過程。 (四、政策執行 (吳定:是使政策方案經過合法化後,擬…
3、林水波、張世賢教授:針對未來為能付諸行動解決公共問題,發展中肯且可接受的方案之動態過程。
三、政策合法化:需經過立法
四、政策執行
吳定:是使政策方案經過合法化後,擬定施行細則,確定專責機關,配置必要資源,以適當的管理方法,採取必要的對應行動,使政策方案付諸實行,以達成預定目標或目的之所有相關活動動態過程。
五、政策評估
但恩(Dunn):評估乃是一種政策分析程序藉以製造有關政策結果之價值的相關資訊。
公共性
公共行政需彰顯公益,行政人員要考慮管理的效率和效能,更要關注公眾的需求與願望,發揮(效率、回應、前瞻)。公共性觀點深受1968年美國發展的「新公共行政運動」。
行政界的涵義
張潤書教授將「行政」的涵義歸納為:
實務性研究和批判性研究將研究者視為相互參與、相互影響的,因此,行為必須在現場中觀察,並由實際工作者自己研究,這種觀點開啟了「教師即研究者」的實施。實際上,「教師即研究者」的推動力,來自Stenhouse 所提倡的「課程發展歷程模式」(蔡清田,2000),是支持和激勵實務行動研究的一個主要來源
分支主題 4
分支主題 5
行政學的發展
傳統理論時期-1900-1930
科學管理學派:泰勒(F. W. Taylor)、甘特(Henry L. Gantt)。
泰勒(F. W. Taylor)科學管理之父:基於「伯利恆鐵工廠」的經驗,注重基層 工作的改進;1856-1915)
(1)1895 年〈論件計酬制〉(A Piece Rate System):於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 (ASME)發表。
(2)1903 年〈工廠管理〉(Shop Management):良好管理目標在於「高工資、低生產成本」;為達上述目的,管理階層必須運用研究及實驗之科學方法,建立生產標準程序與原則;科學方法配置生產位置;對工人施予訓練;階層間合作。
cooperation)精神為基礎。(開始重視人性面)
子主題 4
子主題 2
分支主題 9
分支主題 8
VI. )協調(Coordination) :強化組織人員在從事評估時自我協調之能力。
a. 懷特(L. D. White)在其所著「行政學導論」中認為:「行政乃是為完成某種目的時,對許 多人所作的指揮、協調與控制。」
b. 狄馬克夫婦(M. E. Dimock & G. O. Dimock)在其所著「行政學」一書中認為:「行政是在 研究政府作些什麼及如何作法。」
e. 古立克在其所著「行政科學論文集」一書中,認為行政可以「POSDCORB」一字來說明, 即
2、缺點:忽略心理因素,強調獎金,抹殺人格尊嚴。
☆(工具理性 VS.實質理性) 對於早期組織理論將「效率」視為至高無上的價值,Waldo(1948)提出下述警語:「效率本身不應該是一項價值,而應該透過其所服務的目的來 賦予其意義。」亦即,效率代表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ationality)。公部 門行動者不應拘泥於追求工具、手段的效率性,而應關注有關價值、目標的 實質理性(substantive rationality)面向。
行政管理學派:費堯(Fayol)、古立克(Gulick)、尤偉克(Urwick)、官僚型模學派:韋伯(Max Weber)。。
現代管理理論之父:法國人費堯9(Henri Fayol)。(注重組織中、上層的管理工作;1841-1925)
(1)過度重視原則 (2)未深究原則間的關係,原則間會有矛盾 (3)視人為不變的常數
行政管理學派:普遍性原則之存在 1、以組織的中上層工作為研究重心 2、與泰勒之重基層研究的取向 3、對政府行政影響深遠
動態管理學派:傅麗德(Mary Parker Follett, 1868-1933)。
傅麗德(Mary Parker Follett, 1868-1933)。著作:
V. 「ER」-代表「對外關係」(External Relations) .
葛雷漢(Graham)與海斯(Hays)二人在1993年又將此五項原則結合行政運作過程之需
P(Planning) 「計劃 」, O(Organizing)「組織」, S(Staffing)「有效管理組織的人員」「用人」, D(Directing)「指揮或領導」, CO(Corrdinating)「協調」,R(Reporting)「報告」,B(Budgeting) 「預算」。
公共政策
戴伊 ( Dye ) :認為「公共政策」為「政府」選擇「作為」或「不作為」,即為「公共政策」。
政策分析五步驟:
一、公共問題的界定
安德森(Anderson):令人們產生需要或不滿足而尋求救濟或調整的一種情況或情境,如所得偏低、空氣污染、環境髒亂等。
吳定教授:指不特定多數人覺得期望價值、目標或情況與實際獲得的價值、目標或情況之間存在顯著差距,因此透過各種方式將其縮短差距的要求,公諸大眾,爭取同情引起政府機關注意並謀求解決的一種情境。
二、政策規劃
1、鐘斯(Jones):規劃是指發展一套計畫、方法和對策,以緩和某種需求解決某項問題
與公眾有關的事務,須由政府或公共團體來處理者。2. 涉及政府部門的組織及人員。3. 政策的形成、執行、與評估。4. 運用管理的方法以完成政府機關的任務與使命。5. 以公共為基礎的管理藝術。6. 以達成公共福祉及公共利益為目的
b. 奈格羅父子檔學者(Felix A. Nigro & Lloyd G. Nigro) 將「行政」界定為: 1. 公共環境中合作性的群體努力。
與私人團體及個人發生密切關係。
公共行政的界說分析
一、學者羅聖朋 ( Rosenbloom ) 在其所著《公共行政 : 管理、政治與法律在公部門中的瞭解》( Piblic Administration : Understanding Management,Politics,and Law in the Public Sector ) 一書中指出,「公共行政」為 : 使用「管理」、「政治」和「法律」的「理論」與「過程」以實現「國會」、「總統」和「司法部門」的「命令」,來為「社會整體」或「社會部分」提供「管制」 與「服務」。
二、學者夏福利茲和羅素 ( Shafritz & Russell ) 另外在其所著《簡介公共行政》( Introduc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 一書中,更加上「職業」的「觀點」讓「公共行政」之「界定」更加「周延」,茲將此四觀點,略述如下 : ( 引自林鍾沂 :《行政學》2001 : 2~20 )
一政治界說
1.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的作為
5.公共行政係指集體的力量去完成個人無法單獨為之的事情
二管理界說
1.公共行政涉及政府中行政部門的作為
4.公共行政是種藝術,而非科學;反之亦然
三法律界說
1.公共行政是指法律的運作
4.公共行政是竊盜行為(theft)
四.職業界說
1.公共行政是種職業類別
5.公共行政是種專業
行政學的研究取向
威爾遜 ( Wilson )「行政學之父」,曾經擔任「美國總統」。
8.認為「行政研究」不應「只」強調「人事管理問題」,更應重視「一般組織」與「管理」, 主張「廢除分贓制度」,行政也可以適當的「移植外國」的「制度」。
科學行動研究取向:推崇使用科學的方法來做研究。認為實際是客觀的,必須從「表面」來看,採用相關的研究或準實驗研究法、描述的和推論的統計,對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關係採工具性的看法,從「第三者」的觀點來了解研究場所。
C. 獎懲分明
(3)1911 年《科學管理原則》(Principle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提出四項原則,分別為「以科學方法替代經驗法則」、「以科學方法甄補人才,並加以訓練」、「合作」、「分工與責任」。
甘特(Henry L. Gantt)。
Gantt(「工作進度控制」(甘特圖)與 Gilbreth 夫婦亦屬於科學管理運動之推行要員之一。
內涵:
(三)作法(管理原則)
以「高工資」作為誘因,尋找生產效率高者,以降低成本。
3、提出 14 項管理原則,主要包括:專業分工、指揮統一、層級鍊(scalar chain)、集權、權責相當、紀律嚴明、目標一致、組織至上、酬勞合理、秩序、公正公平、積極進取、人事安定、團隊精神。
古立克(Gulick, 1892-1990)與尤偉克(Urwick, 1891-1983)於 1937 年出版合編的《行政科學論文集》:提出公共行政管理理論的 7 個要項(POSDCORB)。其假定「效率」是一項價值。
(7)預算(budgeting, B):組織內部有關財務運用的活動。
優缺點評析:
加森(Garson)與奧爾門(Overman)在「公共管理」(1991)一書中,認為隨著環境的改 變及價值理念的變遽,傳統上以「POSDCORB」一字代表行政管理的七項主要功 能;業巳轉化為「PAFHRIER」。
I. 「PA」-代表「政策分析」(policy Analysis) .
II. 「F」-代表「財務管理」 (Financial Management).
III. 「HR」-代表「人力資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 IV. 「I」-代表「資訊管理」 (Information Management)
求,進一步整合為「P.A.M.P.E.C.」六點:
I.) 計劃(Planning) :運用各種經驗、方式,使決策者作出最好的政策。
II. )分配(Allocation) :在不同的部門(公、私),各種不同需求中,尋求資源之有 效分配。
III. )市場(Market) :對每一市場提供更多又開放且自由的機構。
IV. )生產力(Productivity) :以產出或公共服務來確保公共利益之達成。
V. )熱忱(Enthusiasm) :根據人性化設計來發展一套能同時激發幕僚與業務人員 創意與熱忱之人事政策。
2、但恩(Dunn):政策規劃是對問題而發展及綜合各項可選之解決方案
包含行政、立法、司法三個部門及彼此關係。
在政策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角色,並為政治過程的一部分。
與私部門管理有顯著差異。
2.公共行政涉及直接與間接向民眾提供服務
3.公共行政是在執行公共利益(傅德瑞克森指出此為公共行政的主要精髓)
4.公共行政為公共政策制定循環的一個階段
2.公共行政是種管理專業
3.公共行政是種官樣文章的米老鼠(Mickey Mouse)米老鼠->意指付出很多但得到很少
米老鼠戲碼->美國總統雷根用來形容美國政府的行政行為。
2.公共行政是種管制
3.公共行政為國王的恩典(the king's largesse):現代國家福利制度導源於此
2.公共行政是文稿競賽
3.公共行政是行動中的理想主義
4.公共行政是種行動領域
一、著作:1887年《政治學季刊》發表《行政的研究》。
二、摘要:
1.「公共行政」的「職業界說」→「公共行政」是一種「學術領域」。
提出「政府功能」日益擴增複雜→ 導致「行憲」比「制憲」愈來愈「困難」。
3.「行政」的「領域」是「企業」的「領域」 → 意即「行政」應從「政治」的「即興之作」與「爭執」中「掙脫出來」,強調「行政」應向「企業」學習;強調「價值中立」→「政政」與「行政」二分,「行政」不應受到「政治」的「干擾」以類似「企業」的「方法」來「經營憲法」。
4.行政運作不在於追求「政治智慧」的永久格律,而是著重於一些「普遍」受到「忽略」之「管理政府」的細節。
5.對民主國家或君主國家等「所有政府」而言,好的行政只有一條「共同規則」,那就是擁有兼具「效用」及「效率」的「健全行政結構」。
6.行政研究的「目的」有二:
(1) 探討「政府」能「做好哪些事」以及 2.「如何做好」,「行政」乃在「政治」的「適當範圍」之「外」,而且不受「政治」的「干擾操控」。
7.「行政」是指「法律」的「執行」及「計畫」的「執行」,而非「制定」沒行動。
代表人物:Kurt Lewin
實務行動研究取向:強調「實際」是一種人的行動,不管是個人的或社會的,不能僅從「行為」去了解,必須採主觀的觀點,採用質性的方法,從情境中的實際工作者的立場來進行。
代表人物:Elliott
批判行動研究取向:批判行動研究取向不僅要了解、改進實際,更要審視實際所在的情境,關心影響學校課程和教學的社會脈絡、制度和結構。要反省個人內在的意圖和行動,同時更要檢討和分析限制個人實踐的外在因素。
重要論點:
A. 明確的工作職掌
B. 標準化的工作環境與程序
1、要素:應緊密結合「科技(technology)」(知識)、「工作(working)」
以及「組織(organizing)」三要素。
2、理論預設:
(1)人是只有物質慾望的-人類是經濟的動物,會對財務誘因(financial incentives)產生直接反應。
(2)人性是厭惡工作的-人類會產生規避責任的行為。
(3)人是需要被控制的-界定勞工與管理階層責任,以完成組織之任務。
(4)知識必須能夠承受經驗的驗證,探求最佳方法的產生。
1、管理階層應了解勞工所擁有的知識,設計出完成工作的方法,擔負設計工作流程的責任,以產生系統性的科學生產法則。
2、應以科學方法甄選勞工-適才。
3、以科學的激勵方法-「按件計酬」的方式,使勞工依循管理階層的指示工作。
(四)優缺點評析:
1、優點:強調最佳方法、動時研究、獎金制度以提高產量。
1).1908 年發表〈論一般管理上的原則〉:礦業工會一百週年紀念會。
(2)1916 年出版《一般管理與工業管理》。 1、企業六大活動界定為:技術、商業、財務、保全、會計、管理。
2、管理工作(功能)區分為五種:組織、協調、領導、控制、計劃。(管理 5 大功能)
1.七項行政管理要項-POSDCORB
(1)計畫(planning, P):擬定欲完成的工作大綱與方法,以達成組織目標。
(2)組織(organizing, O):建立正式的權威結構,對各工作部門進行安排、界定、協調。
(3)用人(staff, S):包含所有人事作業:選拔、任用、訓練、 福利、薪資等。
(4)指揮(directing, D):權責的分配,指揮(命令)-隸屬(服從)系 統的設定。
(5)協調(Coordinating, CO):組織中垂直、水平方向的工作聯繫調整。
(6)報告(reporting, R):使組織成員知悉組織的進展狀況。包括:工作績效與業務進展的記錄、分析、審查、評估等。
1、優點:
(1)具有應用價值,擴及政府部門 (2)俾益行政實務工作者
2、缺點:
1相對於傳統理論時期的行政管理功能,葛森(g. D. Garson)與歐培曼(e. S. Overman)指出,在(新)公共管理的理論觀點下,行政管理功能應轉化為’PAFHRIER’, PA(政策分析)、 F(財務管理)、HR(人力資源管理)、I(資訊管理)、ER(對外關係)。(吳定等,1998:70)
(1)1920 年〈新國家〉(The New State)。
(2)1924 年〈創造性的經驗〉(Creative Experience)。
(3)1940 年由麥卡福與尤偉克收集成書,出版《動態的行政》(Dynamic
Administration: the Collected Papers of Mary Parker Follett)。
(二)基本特色:
1、人類行為的心理基礎
2、集體工作時的情感反應
(三)內涵
3、額外價值論:個人在團體中的思想與行動,常受團體影響,稱為團體的「額外價值」(plus value)。
4、團體中之衝突與調和:團體衝突乃是必然現象,解決之道在於「整 合」。衝突為必然,整合為解決雙方問題之辦法。(例子:開窗與否的問題)
5、協調的原則
(1)直接交涉原則:與有關的人直接接觸。 (2)早期原則:把握開始階段。 (3)互惠原則:相互調適應以互惠為基礎。 (4)連續原則:協調應是一種持續性的過程。
6、對權威的看法:提出「情勢法則」(Law of the Situation),意指權威並非基於命令而是情勢,必須去除人的因素,建立在客觀的事實基礎上。
7、重大貢獻:將上下層級關係由命令與服從,改以「職能合作」(func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