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第二章 早期療育的理論基礎 (第六節 神經生物理論 (人生的前二、三年,腦神經正處於突出伸展的巔峰期,此時期腦部生長敏感,具高度可塑性。…
第二章 早期療育的理論基礎
第六節 神經生物理論
人生的前二、三年,腦神經正處於突出伸展的巔峰期,此時期腦部生長敏感,具高度可塑性。
但若受損相當嚴重,也無法完全恢復功能
大腦發展順序:感覺方面早於運動方面
學習可加強神經元之間連結,一方面創造更多連結,一方面也強化他們之間的溝通能力
腦部發展時期,外界感覺刺激與經驗非常重要,決定神經細胞的神經網路之連結
第三節 行為學習理論
起源
1953年Skinner主張的人類行為實驗分析論(老鼠實驗)
批評
1.行為主義是簡單的刺激反應取向,提供人類行為的機械模式
2.行為主義提供過度強調行為外在控制的世界觀
3.行為主義的應用呆板與制式,不能處理真實問題
實務
功能性評量
正向行為支持
隨機教學
系統化的教學
有效的行為介入策略
提示
褪除提示
示範
塑造
第二節 發展心理分析論
重要學者
Freud
早期人格發展偏歧現象
Erikson
心理社會發展
定義
心理發展分析理論整合了心理分析與現代發展科學
主要協助幼兒在不同發展階段中,依其自然反應而反應
重視的觀點
強調個性與其意義、動機、道德的重要性
強化個人發展路線
增強幼兒與主要照顧者的相互關係
第一節 生態系統理論
源起與發展
生態:生命與環境的交互作用關係
1935年 A. G. Tansley主張,生物與所生存的環境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
Kurt Lewin的 B=f(PE)
個體與環境的影響是相互性、雙向性的
Bronfebrenner
小系統
個體直接經驗、直接接觸的環境、人事物
中系統
兩個或多個小系統之間的交互關係
外系統
小系統所接觸的人事物,與該個體無直接接觸,卻有間接影響
大系統
社會文化、價值觀、社經地位等等大環境
第四節 認知發展理論
Piaget
理論:個人建構主義取向
認知結構
基模
Vygostky
理論:社會建構主義取向
近側發展區
第五節 人本主義理論
教育觀
Maslow性善論觀點
需求層次理論
1.生理需求
2.安全需求
3.愛與歸屬需求
4.尊重需求(自我與他人)
5.自我實現需求
6.知識與理解需求
7.審美需求
反對行為主義外在學習之被動的、機械的、傳統的教育模式
倡導內在動機,學生自覺的、主動的與創造性的學習方式
Rogers
主張有意義的學習,學習投入自我組織或是自我覺知的改變
智德融為一體
從以學生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