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歐陸兩大革命1823-1848 (背景 (民族主義, 經濟危機, 自由主義, 中產階級興起), 民族之春總評 (舊秩序崩潰 (民族成關鍵,非君權神授…
歐陸兩大革命1823-1848
背景
民族主義
經濟危機
自由主義
中產階級興起
民族之春總評
舊秩序崩潰
民族成關鍵,非君權神授
(自由主義)知識份子主導,與民族主義結合
主要以城市主導
農村人口移向都市→經濟問題出現→革命
移民興盛
義法德奧革命→僅法成功
1830s
法國七月革命
過程 以自由主義和共和主義份子發起,主張君主立憲,立公爵路易腓力為帝,史稱「七月王國」
評論 1.白旗改三色旗(違背正統原則)2.「普遍民權」取代「君主立憲」3.對1815年體系的威脅 4.激發比利時、波蘭革命
背景 查理十世採取令人不滿的改革。如:恢復貴族特權、降低國債利息、擴大教會權力、新聞審查引入增加罰款、介入希臘獨立戰爭遠征阿爾及利亞
定義:查理十世於1830年7月頒布七月詔令,包括限制出版自由、解散國會」通過新選舉法致使75%人失去資格...
比利時中立
背景:1815年比利時被割予荷蘭 for→1. 對法國的緩衝國 2. 荷蘭比利時在民族、語言、宗教上皆不同 3. 比利時以工農為主荷蘭以商業和魚類為主
過程:受法國「七月革命」影響,10月宣布獨立公布新憲法
定義:該革命是基於民族主義的渴望及對荷王威廉一是專制統治的反抗。
結果:1. 法國增兵支援使荷軍撤軍 2. 1832年奧俄法英皆承認其獨立,擴大其疆域外也承認其中立地位
評論:1.民族主義與自由主義侵蝕舊秩序 2.法國再次違背正統原則 3. 失敗案例:波蘭
1840
民族之春:第一場革命於1848年義大利西西里爆發,隨後法國二月革命將其浪潮波及歐洲,然而這一系列革命大多都迅速以失敗告終。
德意志
定義:1848年旨在各邦建立代議制度。相較於奧國革命,以民族統一為主要革命訴求。→自由主義者
背景:法國革命消息傳進普魯士,腓特烈威廉四世受自由主義者威脅,召開立憲會議宣稱希望成立一聯邦制的帝國。
過程:1. 關注議題為德意志邦國的聯邦憲法。與會代表就統一問題提出三個建議方案:「大日耳曼計畫」、「純日耳曼計畫」、「小日耳曼計畫」2.
法蘭克福會議
:由於起草憲法的需要,各邦應派出代表成立的國會,主要為中產階級之產物。
結果:無法凝聚共識,俄國出面調停(不希望統一),奧地利與德意志南方代表退出。普奧簽署恢復日耳曼邦聯,又回復現狀。→自由主義者受挫移民美洲→留下大多為民族主義者,革命趨於激烈。
丹麥問題(霍斯坦、什列斯威)
評論:1. 中產階級v.s 民族主義者 2. 會議仍通過純,並請普魯士領導但其因相信君權神授且不敢得罪奧國,因此拒絕。3. 各國態度
義大利
定義:1848年一月,西西里爆發訪抗國王專制的革命並迫其立憲→那不勒斯、托斯卡尼隨後均頒布憲法→米蘭、熱及亞亦爆發革命,迫使奧軍撤出→威尼斯起義,共和主義者恢復威尼斯共和國,奧軍再次撤出
背景:1. 除薩丁尼亞王國及教皇國,其餘部分皆由奧國掌控 2. 燒炭欓與少年義大利欓等秘密組織在各地傳播革命思想
過程:1848年3月支持革命的薩丁尼亞王國及倫巴底向奧國宣戰,但教皇國不想開戰進而影響多數邦國得決策。因此,薩丁尼亞語倫巴底最終戰敗。
結果:薩丁尼亞王讓位伊紐曼二世。馬志尼在加里波底支持下在羅馬建立「共合國」。教宗出走。1848年七月法國派兵推翻羅馬共和國並佔領之。→拿破崙三世惹火自由主義者(因其為天主教徒)
奧地利
過程:1. 革命人士來自所有社會階層,包括貴族、中產階級、各種專業人士 2. 維也納出現示威,梅特涅辭職逃至英國,國王則承諾改革
結果:裴迪南一世退位予Franz Josef Ⅰ、軍隊效忠王室、革命不團結→革命告終失敗
定義:受法國革命啟發,旨在要求進行民主改革。
評論:1. 新皇帝:頒布憲法;承諾成立保障帝國統一、民族平等、代議制國會;廢除封建制度、建立市政組織及司法制度 2. 允許捷克成立波西米亞議會→為紓緩捷克獨立運動 3. 匈牙利王國、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成為帝國直轄區,享有相當程度自治
法國二月革命
背景:1.路易肥力統治能力不足 2.政府腐化 3. 對外政策失敗 4. 在1835年後法國禁止政治聚會和遊行→得罪自由主義
過程:1848年2月巴黎民眾欲舉辦宴會慶祝喬治華盛頓的生日遭政府出面阻止。人民上街遊行要求推翻國王,即謂「二月革命」。1848年2月,法國成立第二共和,路易拿破崙當選
總統
。
定義:1848年自由主義爭取集會結社自由而爆發革命,法國第二共和成立(2月),路易拿破崙上台
評論:1. 路易拿破崙上台,打破正統原則→鼓勵其他地方革命 2. 法國再次踏上歐洲霸權之路,對澳主導的歐洲提出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