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個人中心治療法 (六大陷阱 (「專家」的陷阱, 「標籤」的陷阱, 面質與否認, 各說各話, 一問一答, 是誰的錯), 介紹…
個人中心治療法
六大陷阱
「專家」的陷阱
「標籤」的陷阱
面質與否認
各說各話
一問一答
是誰的錯
介紹
心理學三大勢力
2.行為主義
3.存在與人本主義
1.精神分析
治療名稱之演變
1942 非指導諮商
1951來談者中心治療
1980個人中心取向
個人中心取向的四個發展階段
2.發表《當事人中心治療》
3.提出產生治療效果的充分必要因素
1.發展非指導諮商
4.逐漸被稱為「個人中心取向」
人物
Carl Rogers
Natalie Rogers(個人中心表達藝術治療領域的先鋒)
存在主義與人本主義
存在主義
焦慮-喚起
每個人就像橡樹的種子,提供適當的環境,就能自動正向的成長
人的本性是追求自我實現
人文主義
自我實現的潛能
人的存在即是存在,沒有既定的本質,依據每個當下所處狀況來為自己做決定
存在會面臨焦慮,個人投入生活產生意義
相同處
都尊重當事人的經驗,並且信任當事人有能力做正向、有建設的決定
皆強調一些概念,像是責任、選擇、價值、個人責任、自主、目的和意義等
情緒焦點治療
起源於個人中心主義治療
幫助個案更能覺察情緒,以建設性的運用情緒
治療歷程
治療關係
此時此地的經驗及感覺的表達
治療者比須具備的態度
治療關係中的動力
治療技巧
治療者的角色就是沒有扮演任何角色,以person to person 方式產生一種治療氣氛,了解當事人,當事人感受到對方的同理接納真誠等態度即會產生更一致的自我
基本技巧:傾聽、情感反應、澄清、溫暖、無條件的尊重、支持、再保證等
強調治療者的態度,治療者本身即工具
治療要素
無條件關懷、接納
同理心
真誠(諮商員接近自己的情感)
個案對同理、接納的感知
失去協調(個案處於現實、自我的不一致)
心理接觸(兩人存在一種關係)
治療步驟
當事人求助
說明治療情境
鼓勵當事人針對問題自在的表達情感
接納、了解並澄清當事人情感
消極情感→積極情感,極為成長的開始
了解並接納當事人積極感情
當事人開始領悟,自我了解並能自我接受
當事人澄清可能做的決定和可接納的行為
當事人開始一個初步而微小但重要的積極行動
當事人進一步領悟,有勇氣更深入省視自己,獲得更正確完整的自我了解
當事人表現更多統整性的積極行為,對做決定的恐懼減少,對自我引導的行為之信念倍增
當事人求助性需要降低,並認為可以終止治療關係
治療目標
建立一個適當的情境,以利當事人發展
諮商是一個協助具有潛能的當事人發揮其原已擁有能量的過程
協助當事人降低自我防衛
釋放個人潛能
提供一個安全有利於當事人自我探索的氣氛
個人中心表達性藝術治療
Natalie Rogers是Carl Rogers的女兒,其取向是「表達性藝術治療」
表達性藝術治療的原則
創造的過程可以帶來轉化和治療,其方式包括冥想、運動、藝術、音樂和寫作
自我覺察、自我了解和領悟的達成,是來自於深入探索我們的悲傷、憤怒、痛苦、恐懼、快樂與狂喜
創造性和提供激發性的體驗
心裡的自由
提供刺激和挑戰性的經驗
無條件地接納一個人
我們為何退縮了?(藝術不是專屬於用來發展天賦或成為大師的媒介,每個人都可以運用各種不同的藝術形式來催化自我表達和增進個人成長)
Natalie Rogers的貢獻(以個人中心的哲學為基礎,融入表達性的藝術創作來催化個人的成長)
動機式晤談(一種「以案主為中心」又「兼具方向性」的助人模式)
抗拒改變的治療過程中是正常且可預期的,當事人或許能看見生活改變的優點,但他們同時亦有許多顧慮及恐懼
支持當事人的自我效能,他們鼓勵當事人運用資源、採取必要的行動,以促成改變
喚起當事人的不一致及矛盾,並進一步探索這個不一致和矛盾
一旦當事人減少抗拒、開始談論改變,這暗示著當事人準備好要改變了,動機是晤談最關鍵的一步就開始了
治療者致力於體驗當事人的主觀世界,表達同理心,而不加以判斷或批評
主要概念
人性觀
人需要被理解、尊重、接納與關懷
自我概念(理想我vs實際我)
整體與現象場
現象我(主觀的自我)
自我實現的傾向(人是向上與善的)
個人行為的現象場(個人主觀的知覺領域,並不等於客觀的事實,但對個體而言,是真實而有意義的,是決定行為的主要因素)
發展扭曲
動力機制(如何展生改變)
無條件正向關注
同理
真誠與一致
同理
能夠進入當事人的主觀世界,深入地了解他的感受
設身處地的了解另一個人
進入對方的私人知覺世界
非評價,是尊重與了解
對其感覺、意義保持敏感
暫時居住在對方的生活中,但不做評斷
以清晰而無帶懼怕的眼睛去看待對方的世界
同理心vs同情心
同理不是同情,不是憐憫當事人
分享當事人的主觀世界,然而治療者也不能失去他自己
同理心是和當事人一起了解他內心的主觀世界
諮商歷程中的同理心
主觀式同理心(治療者親身體驗當事人可能有的感受)
人際式的同理心(治療者了解當事人的內在參考架構)
客觀式同理心(仰賴當事人參考架構之外的知識來源)
無條件正向關懷
真誠與一致
真程(治療師在接觸個案時式展現真誠自我的,不虛掩、也不帶假面具)
一致(接近自己的情感,非在專業面具後,願意表達
結論
個人中心非極端個人主義,當個人自我肯定時亦是能接納他人、投入生活與社會,具創造力的社會人
優點
強調影響治療關係最大者是治療者的態度而非技術
確認並強調治療關係是促進當事人人格改變的主要利器
當事人應該自己負責任,有能力引導自己到達自我實現
認為治療應是關心當事人的情緒和感情
缺點
將所有個案的目標都認為是發展自我,忽略個案的獨特性與需求
要求的治療態度不易做到
過分強調情緒與感覺因素,忽略認知與理性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以治療者的人格與感受性為主,不十分重視其理論與技術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