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7-11 (時間軸 (1926成立於美國 (1946年改名7-11 (1962年24小時便利商店 (1969第一個海外據點 (1974日本…
7-11
時間軸
1926成立於美國
1946年改名7-11
1962年24小時便利商店
1969第一個海外據點
1974日本
1980統一超商
1997年全家買 福客多
1988年 萊爾富
7-Eleven在台灣
第一階段-模仿
1980-1990 試行及模仿美國的經營模式
三項細微錯誤
1.女性消費者對於價格相當在意
2.第二,由於分店在台灣北、中、南同時開幕,造成該公司的集團資源被稀釋
3.第三,統一超商當時係直接購買房產,而非透過租賃,因此期初成本偏高。
10年後達到年營業額:營業額達到新台幣108億元
第二階段-本土化
1990-2000
房屋購買=>租賃
住宅區=>市區
家庭主婦=>專業人士
美式商品:思樂冰、熱狗。在地食品:茶葉蛋、包子、滷味、飯團、便當
第三階段-創新
IBON
預購
送貨取貨
電信-電話卡
iCase悠遊卡
咖啡台
座椅區
計程車叫車
總公司的組織架構
從外部環境尋找價值
用自己的車隊運貨
27座倉庫及8座生鮮食品處理中心
連線每家分店的收銀機至總公司,統一超商也持續不斷的建置新的技術。
便利超商的構想
新鮮、優質、全方位的產品及服務
商業形態的標準化
一、7-11之間距離很遠 二、延加油站蓋 三、遍布於美國人口密度較低的農業區
全球擴張
地區的差異性:當地居民、當地性、當地商品
台灣便利超商產業
美國建築空間水平式分佈,街區的概念。台灣是垂直的,都在整棟
未來發展
善用集團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