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中國工業 (區位變遷 (20世紀初:東北、華北為主(原料、動力區位), 1960年代後:西部內陸、華南(政策區位), 傳統:農村手工業),…
中國工業
區位變遷
20世紀初:東北、華北為主(原料、動力區位)
1960年代後:西部內陸、華南(政策區位)
傳統:農村手工業
三大經濟圈
珠三角
主要都市:廣州、深圳、(東菀)
改革開放最早
勞力密集型產業到國際分工一環
但近年成長趨緩(因工資提高+環境汙染)
類別:輕工業-電子、紡織、製鞋
未來方向:高科技、高級服務業 / 與鄰近省分勞務合作(可解決缺工問題及保障勞工權益)
長三角
主要都市:上海、南京、杭州
浦東-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國企業總部最密集)
滬杭、滬寧高速公路-形成各級都市機能互補的工業聚落
輕、重工業並重,高科技產業為主軸
上海發展四重點:1. 高級服務業、2.高科技、3.金融、4.航運
環渤海
三省兩市-河北、山東、遼寧 / 北京、天津
傳統產業、國營企業比重高
城鄉差距大
市場分工不明顯
產業類別;石油、煤化、冶金、機械電子工業
天津濱海新區-高科技
政府改革國有企業提高環渤海競爭力
新興資本市場與世界工廠
龐大廉價的勞動力,為全球生產分工的重要一環
因擁有廉價勞動力,成為全球外資投資最多的國家,因此被譽為"世界工廠"
經濟快速成長,第三級產業成為主力
201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012開始轉變為以第三級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
研發強度待加強,向科技強國邁進
因關鍵生產技術缺乏、研發強度不足,目前僅能說是"世界工廠"
結構改變
改革開放前
半封閉,對外貿易少
重工業(戰略所需)
效率低
改革開放後
經濟特區吸引資金與技術
輕工業
四大工業區:1.遼中南(東北環渤海)、2.京津唐(華北環渤海)、3.滬寧杭(華中長三角)、4.珠江三角洲(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