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日本公民教育 (近代日本公民素質 (公民課不唱國歌,學習常識以及理論 (例如:市民和政府的關係、社會契約論、法治精神),…
日本公民教育
近代日本公民素質
中國、日本、韓國屬於族裔文化國族意識公民教育
為了強調國家認同1999文省部初衷文件,訂出十個目標,其中一項為愛國
公民課不唱國歌,學習常識以及理論
例如:市民和政府的關係、社會契約論、法治精神
結論
在探討政治、經濟、社會的層面中也貫穿著倫理、道德性的內容
「社會科學知識」與「人文精神」的綜合體
戰前:儒家思想與天皇制國家主義
戰後:倫理道德思想與自由民主
二戰後文省部
理解層面:理解力、判斷力
實踐的層面:性格、態度、技能
日本公民教育與社會科的沿革
戰前時期
戰前第一時期
「修身口授」一科:僅編配於小學一、二年級
雖有公民科的專業課程,但尚無確立方向
明治時期的「改革教育令」使得公民教育有個明確的目標。此時稱為「修身」一科→ 強化日本文化精神
戰前第二時期
以「闡明國體之本質,涵養皇民之信念。」為主旨之公民教育
戰後時期
戰後改革時期(1945-1955年)
與「皇民教育」有關的內容刪除,改為「社會科」(統合性學科)
恢復「道德教育」的授課時數
中小學校的「社會科」、「道德教育」→ 社會實際情況為中心
高等學校的「政治經濟」、「倫理、社會」→ 個人精神作用為中心
日本公民教育的結構
理論
從生活的領域去瞭解做一個公民應具有的行為
熊谷一乘
六個領域
倫理的領域
指人的生活方法以及存在價值
另外是人際關係的處理方式相關的概念及態度
「倫理的」、「道德的」社會化的問題
社會理解的領域
社會的相關性
規範
文化
社會的現狀
政治的領域
政治體制、議會制度、憲法、國家、政治團體、安全保障等
和平、政治參與等相關的價值觀、態度及能力
經濟的領域
經濟制度、經濟的流程、市場的機制
儲蓄、資源的開發、利用、消費方式
法律規範的領域
法令、權利與義務、人權、法治、法律主義、司法制度、企業關係
遵守法律、人權尊重的態度以及法律推論
國際理解的領域
國際關係、國際政治、國際情勢及異文化
理解以及對國際的親善、合作等相關的態度及能力
日本公民教育的階段性發展
近代發展三階段
戰後改革時期(1945-1955年) :重點於「民主主義」價值,目標為培養有為民主新鮮人
經濟高速成長時期(1955-1970年代中期):重點於「民族主義」價值,以培養國家公民
成熟化社會時期(1970年代中期-至今):目標於「培養馳騁於世界,具有主體性之日本人」
1948文省部「小學社會科學習指導要領」:儘可能發展優良公民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