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第六章 隋唐 (唐 (唐太宗 · 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 貞觀之治(虛心納諫,例:魏徵), 「天可汗」體制始, 廣州設市舶司),…
第六章
隋唐
唐
李淵所建
唐太宗 · 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
貞觀之治(虛心納諫,例:魏徵)
「天可汗」體制始
廣州設市舶司
武則天稱帝,國號周
任酷吏,銅匭告密
提倡進士科,創武舉、殿試
玄宗
開元之治
天寶
怛羅斯之役 👉 造紙術西傳
任李林甫、楊國忠
安史之亂
安祿山、史思明
唐朝盛衰分界線
亂後
藩鎮林立
節度使,半獨立
例:河朔 / 北三鎮
外患熾盛
吐蕃
羌族之後,西藏
棄宗弄贊娶文成公主
南詔
雲南
回紇
唐採「結盟回紇,制衡吐蕃」,承襲天可汗地位
絹馬貿易
原臣屬突厥,後大破東突厥後汗國
宦官之禍
任樞密使或藩鎮監軍,掌大權
牛李黨爭
(憲宗)
牛僧儒 vs. 李德裕
沒有明確的黨派意見
👉 對藩鎮態度不同
👉 牛:罷兵,李:用兵
德宗
兩稅法 p.108
武宗
滅佛(會昌法難)
僖宗
黃巢之亂
真正陷入藩鎮割據
朱溫 / 全忠篡唐,建後梁
歷史進入「五代十國」
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
中原:五代—梁唐晉漢周
非中原:十國(國運久、發展好)
兩朝延續
三省六部制度 p.104、105
貢舉考試 p.105
租庸調法
作法
租
繳穀物
庸
不服勞役改徵絹帛
調
繳納絲麻等紡織品
可納庸代役
客戶(逃離本籍,寄寓他鄉)
士族沒落
唐太宗:編《氏族志》,以官品大小作為門第依據
原因
貢舉制度
學習環境改變
👉 讀書的寺觀藏書豐富 + 雕版印刷術,平民受教機會大增
戰亂
安史之亂
藩鎮交兵
黃巢之亂
均田制
作法
露田 👉 口分田
要還官
桑田 👉 永業田
世代相傳
國有土地授與無地百姓
與占田制一樣,貫徹「一戶百畝」、限制私有土地面積
結果:授田不足
府兵制
創建:西魏宇文泰
自行負擔作戰裝備
不編入民籍,沒有賦稅
隋
編入民籍,按均田制授田 👉 兵農合一
任府兵成人民的「役」
唐
設「折衝府」,只有軍府在的「富室強丁」才有義務任府兵
寓兵於農
自備糧草武器
玄宗:府兵負擔重(輪流「番上」—至京師任宿衛)
👉 招募「長從宿衛」(彍騎)守衛首都
👉 天寶末,不再徵調府兵
宗教
本土
道教
追尊老子為遠祖
玄宗註《道德經》,設道舉
佛教
中國化
淨土宗
誦念「阿彌陀佛」可登極樂世界
禪宗
明心見性,頓悟成佛
👉 惠能:人人有「佛性」
👉 影響理學「心學」一派
儒釋道 「三教講論」
👉 「儒治世,道治身,佛治心」
外來
三夷教
景教
基督教別支,不拜聖母
祆教
= 火祆教、拜火教,善惡二次論
摩尼教
= 明教,明暗二宗鬥爭
唐武宗滅佛也遭打擊
隋—開皇之治
建長安城(大興城)—市坊制
運河 p.98
官員由中央任命
州-郡-縣 👉 州-縣
廢九品官人法,行貢舉制度(秀才、明經、進士)
府兵制改變
軍人編入民戶、授田 👉 均田制成府兵制基礎
兵農合一
人民的「役」
唐朝外族與文化交流
外族
突厥汗國
興起:南北朝末期
隋文帝—分化政策,平定
隋末,東突厥復興,後由唐太宗平定,西突厥亡於高宗
回紇繼承其地位
天可汗體系
可調動各國軍隊、仲裁糾紛
設「都護府」
太宗、高宗時,主要防止突厥再起
玄宗時,大食帝國興起,旨在維護中亞和平
安史之亂後,天可汗體系漸吿瓦解
羈縻政策 p.115
羈縻州下設縣,州以上還有都護府、都督府
首長之位世襲
每年向唐朝貢獻,不須繳稅
其他周邊國家
回紇
吐蕃
南詔
文化交流
陸上、海上絲路 p.117
開通:漢朝
要衝:西域(安西都護府)
在廣州設市舶司,南海舶聚集
胡風盛行
沒有強烈的夷夏之防
琵琶、波羅球(= 擊鞠、馬球)
關於長安城
棋盤式,構成:宮城、皇城、外廓城
日本京都模仿
坊市分離,西市:胡商
宵禁
東亞文化圈
漢字與儒學、佛教(鑑真和尚)、律令、科技
新羅:君子國
日本:遣唐使節團
7世紀 · 孝德天皇 · 大化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