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導讀08組-結構主義與後結構主義的比較 及其對教育理論與實務的影響 (後結構主義 (德希達 (以語文和書寫為討論目標 (對邏各斯中心主義的反對…
導讀08組-結構主義與後結構主義的比較
及其對教育理論與實務的影響
結構主義
起源
在1950年代興起,在1960年代傳播。
代表人物
索緒爾
習俗
語言
存在差異
表示者與表示對象
能指所指
李維史陀
二元對立關係探討
深層結構與表層結構的分析
皮亞傑
智力發展階段說
(2)具體運思期(2歲左右至11歲)
前運思期(2歲至7歲)
具體運思期(7歲至11歲)
(3)形式運思期(12歲以後)
(1)感覺動作期(出生到2歲左右)
結構的三種特性
轉換性
自身調整性
整體性
阿圖塞
對社會型態的解釋
多元決定論的形成
借用了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思想
結構因果關係概念
結構主義的主要思想特徵
關係的概念
主體偏離中心的概念
整體的概念
快照法
自律性的概念
轉化的概念
後結構主義
德希達
以語文和書寫為討論目標
對邏各斯中心主義的反對
延異
能指與所指觀念的產生
對傳統西歐文化觀點加以批判
閱讀的態度與方法
差異性與多元性的強調
傅柯
論述與權力之關聯
論述之分析途徑
考古學
系譜學
權力與知識之關係
權力即知識
羅蘭巴特
作者之死
重作家
文本的生產性
雅各拉康
鏡像階段之研究
將潛意識視為一種語言
夢境的縮合是一種語言的隱喻
夢境的遷移是一種語言的換喻
主要思想特徵
求真意志與權力意志
語言的中心性
對西方文明的總體批判
二元對立關係的超越
能指與所指的關係
共時性與歷時性
作為縱向關係的書寫
比較
相似
重視語言的重要性
相異
對結構的看法:理性、普遍的結構/非理性、差異的的結構
對文本的看法:永恆的真理/一直在改變
對歷史的分析:共時性分析/歷時性分析
對整體性的看法: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消解整體性
結構主義的教育研究就是致力於探尋教育的真理/後結構主義對教育話語實踐的微觀分析並進行解構,對教育主體塑造過程中權力知識運作的微觀機制的探究。
原理原則
法令規章
數學-邏輯結構
物理-力學
大同小異
原理原則
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