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Econi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東南亞經濟及社會發展 (東南亞經濟動盪 (經濟發展不均 (緬甸…
Econi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東南亞經濟及社會發展
東南亞經濟動盪
經濟發展不均
菲律賓
1960年代發展:GNI大於南韓
然而1960年代晚期開始衰退
衰退的可能原因
裙帶資本主義(一個經濟體中,商業成功與否取決於企業、商界和政府官員的關係是否密切。)
近代
稍微有點起色、穩定
注重於基礎建設
日常用語為英文,所以發展"客服中心"服務英語系國家
趨於穩定但仍受經濟及社會問題影響
也因貧富差距大使許多勞工外移至國外,從事傭人、保母工地工人等職業
新加坡
轉口貿易
鼓勵跨國企業投資
近代
因製造成本昂貴,使工廠外移
政府更注重在高科技產業
各國銀行聚集,成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政治
為了鞏固其統治,控制選舉過程
馬來西亞
最初發展農業與自然資源開發
近期發展勞力密集的製造業
跨國企業眾多(繁榮)
衍伸問題:來自印尼、菲律賓非法勞工
仰賴出口電子產品,所以易受北美、歐洲、日本市場波動影響
大多工業發展在西部,其他地區依舊以農業及資源採集為主
種族間貧富懸殊
,推出了
新經濟政策(New Economic Policy)
,扶持馬來人,以協助經濟上能追趕上富有的華裔
泰國
1980到1990年代經濟上升
日本勞力密集產業進駐
2006年軍事政變及2008年經濟蕭條使經濟發展減緩,目前出口農業及機械產品經濟趨於穩定
貧富差距
經濟發展好僅在大都市地區,如曼谷
呵叻高原是最貧窮地區
男性從事建築工人,女性則進入性產業
印尼
1949年獨立後是世界上最貧窮國家之一
1970出口油使其經濟好轉,但在2004年因產量銳減導致需要開始進口石油
目前仍依賴自然資源開發
跟泰國一樣發展不均:印尼東部地區社會及經濟發展不佳
越南
1941-1975年間持續的戰爭
社會主義阻止了經濟成長(但目前全球化資本主義已被採用)
戰後(統一後)經濟停滯
經濟以市場經濟,但同時保留共產主義國家政治型態(如同中國)
外國投資、出口激增-尤其是紡織業;並加入WTO
近期發展稍微停滯,在2013年貶值貨幣以利出口
寮及柬埔寨
柬埔寨問題:戰爭頻繁
寮問題:地形獨立、崎嶇
兩國共同處:缺乏基礎建設、仰賴農業
寮國近期因基礎建設發展,及利用多山的優勢發電,經濟成長許多
柬埔寨近年來國外投資紡織業,發展旅遊業(吳哥窟),礦業起飛(在2005年發現石油及天然氣)但仍缺乏基礎建設,及政治不穩定導致經濟難以穩定發展
緬甸
緬甸是東南亞地區經濟最底層
但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石油、礦物、水、木材
在1962年試圖與全球化經濟隔離,發展自給自足的佛教社會主義--但失敗
獨裁及侵犯人權的行動受歐盟及美國的制裁
1990年代開放市場經濟及增加對外貿易
2003年高通膨,這樣慘澹的情況促使政府民主化並希望外資投資
恢復活力,但是否持續成長仍需觀察
東帝汶
亞洲最貧窮國家之一
發現天然氣,雖無法創造許多就業機會,但化石燃料出口使經濟成長,也使近幾年經濟趨於穩定
全球化下的東南亞經濟
發展快速但不均
新加坡跨國資本主義成功
共產主義的越、緬也接受國際貿易
印、馬棕櫚油也吸引大量外資
產生的問題
勞動力被剝削問題
仰賴出口
目前最大的問題來自中國廉價商品的競爭
社會發展議題
教育及健康
除了寮、柬、緬、東帝汶外,社會福利水平高,但即使是貧窮國家依舊有所進步(東帝汶平均壽命從1978年33歲上升到2011年的62歲)
東南亞都重視教育,識字率相對高
高水平基礎教育導致出生率下降
社會發展與經濟密切相關
性別關係
東南亞女性地位高
但是性剝削高的地區(傳播疾病如愛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