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社會學基本概念

社會結構學派:
大多理論都是產生在20世紀早期,多以社會結構和犯罪關聯來探討(巨觀)

緊張理論
1.(人性本善論),認為所有人都崇尚中產階級價值觀,但低下階層缺乏了達到目標的機會,產生緊張才會犯罪。
2.該論認為偏差和犯罪行為只是因為個體沒辦法達到共同的文化目標而緊張產生的一種結果

無規範理論(類似緊張而已,獨自一派):
Durkheim,

古典緊張理論:
Merton,

一般化緊張理論:
Agnew,

次級文化理論:
Cohen,

差別機會理論:
ClowardOhlin

社會解組論
探討的是區域的生活條件、環境如何影響犯罪的發生

犯罪區位學論:
Burgess、Shaw、Mckay

犯罪副文化理論
主要針對低下階層,和緊張理論不同的是,認為低下階層有自己一套的價值觀,而且會代代相傳形成犯罪副文化,然後會犯罪的原因是因為和中產階級的價值觀有所衝突的結果

文化衝突論:
Sellin,

下階層文化衝突論:
Miller,

暴力副文化論:
Wolfgang、Ferracuti

社會過程學派:
批評社會結構學派,大家都很窮可是有些人就是沒犯罪。較以環境或個人的角度去探討犯罪,社會連結、標籤等

社會學習理論
(人性白紙論),人為何犯罪,其認為犯罪行為是學習來

差別接觸理論:
Sutherland,

差別(不同)增強理論:
Akers,

中立化技術理論:
Matza&Sykes

社會控制理論
(人性本惡論),探討的是「人為什麼不犯罪」,在於人和社會團體間的連結強弱

社會鍵(控制)理論:
Hirschi

抑制理論:
Reckless

社會疏離理論:
Jeferry

社會反應理論
標籤壞壞

標籤理論:
Becker&Lemert

社會衝突學派:
認為犯罪是社會階級衝突和經濟競爭下的結果,認為刑事制度是統治階級的社會控制「工具」

馬克思理論:
Max、Engels、Bonger

多元文化衝突理論:
Vold、Turk、Regoli&Hewitt

激進派衝突理論:
Quinney、Platt、Dahrendolf

和平建構犯罪學與修復式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