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1️⃣2️⃣社心1.社會認知 (2.包含 (3.刻板印象 (1.如何形成 (社會類別化, 內團體偏私), 3.有何影響 (刻板印象威脅), 2…
1️⃣2️⃣社心1.社會認知
2.包含
1.人際知覺
2.包含
2.歸因
1.Heider 歸因論
1.個人歸因
是指判斷行為的發生是因為行為者個人內在因素所造成
➞他很聰明、他很用功
2.情境歸因
是指判斷行為的發生是因為行為者外在環境因素所造成
➞他運氣好、考試題目很簡單
2.Kelley
多項度歸因論
2.同意性
3.一致性
1.區別性
1.觀察
藉由一點一滴的觀察而形成個人印象,
既使是浮光掠影,亦能留下完整印象。
3.印象形成與證實
1.自驗預言
預期會影響個體的行為,而行為又影響與他人的互動,
從而產生如預期的行為。
感覺他是個冷淡的人,我也冷漠對他,
他果然也冷漠對我,果然是個性格高傲的人,
從而形成刻板印象。
試以「自驗預言」解釋「習得無助感」之情況,
並提出一套具體之輔導策略。
Meichenbaum CBM 認知 行為 矯正法
矯正認知、矯正行為
86.
105.
69.
畢馬龍效應
何謂「自驗預言」(A)、「自我效能」(B)?
如何以此二者提升個人自信心?
A+B 兩者的交集是什麼?
Bandura 自我調節
自驗預言 自我詮釋
都是預期+效果
都是主觀的自我評估
試問如何以「自驗預言」之內涵,
增進個人的復原力?
自驗預言:得到癌症,我要死了,真的死了
自驗預言如何產生復原力
2.行為證實
指一方的預期經由雙方互動,使對方的行為證實了原來的預期。
擁有清楚自我概念的人,既使對方對自己有錯誤的預期,
也不會因為對方的行為而應驗了他人對自己的預言;
因為有清楚自我概念的人,也有他自己的預言要實現。
4.建構社會事實
當社會事實指涉的對象是某個團體時,這個團體擁有哪些特質,
往往經由人際互動的歷程而被建構出來,該團體的刻板印象於是形成。
1.定義
了解人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而這卻是很困難的事,
「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人心難測」
2.態度
1.態度預測行為
態度可及性
2.改變態度
1.利用訊息改變態度
思考可能性模式
中樞途徑
邊緣途徑
2.經由行為改變態度
認知失調理論
自我知覺理論
3.刻板印象
1.如何形成
社會類別化
內團體偏私
2.不易改變
3.有何影響
刻板印象威脅
1.定義
面對周遭環境各種社會訊息,如何形成形象、進行推論與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