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完形治療法 (治療技術與歷程 (完形夢境治療 (夢境治療,由治療師引導,求助人主導,自己演出一場獨腳戲,促使當事人統整夢境中對立力量,瞭解夢的訊息,…
完形治療法
治療技術與歷程
對話遊戲
當事人將心中衝突的兩種情感互相對話(整合內在的優、劣勢力量),藉以理出情緒。
運用
空椅法讓當事人分裂對立人格彼此對話
團體實驗活動
鼓勵成員變成自己的感受或自己的內在衝突並擴大體驗
我負責遊戲
治療者
要求患者在講出自己的為人與感覺後,都必須加上「我為自己剛才說的話負責」
我有個秘密
引導患者
想出一件自己深感罪惡與羞恥相關的秘密,試想當別人知道後會做什麼反應,增進彼此信賴關係
繞圈子(巡迴遊戲)
要求
當事人繞著團體而後,然後向團體成員說些難以啟齒的話或動作
目的要當事人體會恐懼、表達自我恐懼的感受,使其成長與改變
誇張遊戲
喚醒當事人注意自己身體語言與非語言線索傳達線索
重複誇大動作、態度、表情、動作或手勢,讓當事人充分感受當下感覺
完形夢境治療
夢境治療,由治療師引導,求助人主導,
自己演出一場獨腳戲,促使當事人統整夢境中對立力量,瞭解夢的訊息
夢是通往統整的捷徑
夢中的每一個人或每一個事務都是作夢者部分自我的投射
倒轉技術
要求當事者扮演極端相反的角色,協助當事人覺察另一個人的角色或扭曲與隱藏的自我
主要概念
目的
協助當事人獲得更敏銳的覺察力
體驗內在的衝突
解決不一致和兩極化問題
突破構成阻礙的僵局
解決未竟事務
使案主由環境支持轉變為自我支持
覺察
覺察是人格的核心
現在 = 經驗 = 覺察 =現實
整體觀
治療目的在
整合人們不時存在的內在衝突
,故心理健康的人具備「形影流暢轉換」的能力
此時此刻
力量存在現在,強調敢分學習及認識感受這一刻
,便能運用其潛能協助問題解決
治療原則
覺察的連續線
使用敘述句而非問句
使用第一人稱
直接表達
未竟事務
指未表達出來的情感
,如痛苦、焦慮,其最常見的
是「怨恨」
僵局或卡住的點,
指個人處於自認無法自我支持,轉而尋求外在支持的狀態
。
未竟事務會一直存在,直至勇於面對處理這些未表達情感
抗拒和接觸
Polster「五種抗拒接觸」的方式
內化或內射(攝)
不加思索,且未加以消化,使之適合自己,就接受他人的性念及標準
逃避接觸策略中最核心的一項,且為逃避策略源頭
認為人格中優、劣勢的兩極戰爭是源自「內攝」
投射
厭惡某些人的某項特質是我們不喜歡的自我內在特質的投射
投射階段,我們否定自己某些部份,將之指派給外在環境
迴射
當人們不敢對他人表達憤怒,轉而埋怨責備自己
解離
一種精神混亂的歷程,使人無法保持持續性的接觸
當事人鮮少談自己,反而不停在探尋他人,或不停用幽默的方式與人互動
混淆
又稱
融合,案主分不清楚內在經驗與外在現實環境,覺得自己的經驗與他人一樣
接觸是改變與成長的必要條件
,當事人產生抗拒行為時,處理方向為
接納當事人的抗拒
,
協助當事人去覺察其抗拒
,並與抗拒工作
精神官能症
影響人格成長的五個障礙
虛假
表裡不一,無法坦誠面對他人
恐懼
個體無法接受自己,會出現抗拒、否認、逃避
僵局
處於自認為無力自我支持因而尋求外力支持的狀態
在此層次,個體易有一無是處之感
內爆
藉著揭開自己的防衛,而觸及真實自我,此層即將接觸個體內在蘊藏的能量,為達到坦承自我的必經階段。
爆發
真實的情感在此階段能充分的表達及宣洩,完成未竟事務
治療目標
六個重要元素構成完形治療
持續性經驗
當下
矛盾改變理論
實驗
真誠接觸
歷程導向的診斷
增加自我覺察,為自己經驗負責,肯月自我價值,能請求與接受他人協助
皮爾斯(Perls)與其夫人共同創立
強調覺察和統合的治療法,對心理分析的一種反動
強調人是一個完整實體,
主張形象與背景經驗不能保持流暢的轉換是痛苦情緒的來源
代表人物:魏泰邁、庫勒、卡夫卡
重要概念:整體觀、影像形成歷程、場地,以剝洋蔥形容對人格探索的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