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公共政策 (CH7-政策執行與政策順服 (強化政策執行之道 (直接而清晰的因果關係 (若執行的理由與依據不夠充足,實務上也可能忽略應關注的焦點),…
公共政策
CH7-政策執行與政策順服
基層官僚與政策執行
矛盾性格:沒有權力但須作出決定。
對抗策略:為了避免麻煩往往犧牲民眾權益。
第一線,享有行政裁量權。容易影響公共政策的執行成果。
制度面與困難面難以解決,須從文化面解決。
鄰避效應
自力救濟
過往被認為是破壞社會安定與國家發展的「違法行為」
抵抗權的表現、普遍被認可為基本人權
政策順服
行為符合:外在遵守而心理反抗
心理認同:無人監督依舊會遵守
NIMBY)
Not In My BackYard
化解策略
政府管制:依法行政一視同仁
社區參與:加強民眾參與,讓決策過程更民主。
市場導向:若可蓋,提供當地補償或回饋/反之補償政策未果的犧牲者
政策對談:公開、理性、透明化。各方代表討論,同時呈現私利論點。
政策執行的研究途徑
由下而上
須達成共識,制訂者不可能只靠命令與控制
著重計劃、而非組織
強調基層應擁有更大的自主裁量權
互惠性>監督性
整合途徑
實際複雜,須從多邊角度探討
重視執行動態面,從理論建構轉為理論檢驗。
重視基本概念的澄清。
由上而下
制定後執行。分工明確
每階段的問題
問題的可處置性
法令規章的執行能力
政策執行過程階段
影響執行的非法規因素
從政策制定者出發,強調命令、控制
政策執行的影響因素
執行者對政策目標共識的程度
利害關係人若未達成共識,會持續對抗拉扯,使政策執行難以成功
政策執行的監督情況
適當可避免弊端。過度會造成執行機關消極保守
標的團體順服誠度
對象越複雜,越難做出符合共識的政策
環境因素
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每個國家的狀況都是獨特的。無法完全效法他國
政策規劃的合理度
可行性與合理度
政策執行的特質
結構型:以執行技術解決
非結構型:涉及立場不同的利害關係人,遭遇阻力較大。
政策執行概念的界定
演進性:政策與行動 相互演進
連續性:從舊有政策基礎產出新的政策及回應
強化政策執行之道
直接而清晰的因果關係
若執行的理由與依據不夠充足,實務上也可能忽略應關注的焦點
最低度的依賴關係
職責劃分與權力分配,若混淆將降低效率
政策以有效理論為基礎
以符合多元利害關係人的期望與價值為最高目的
充分共識與完全理解政策目標
盡可能與當地民眾溝通以便化解衝突,也避免政策後繼無人
充分整合所有必要資源
整合各領域的技術、人員
任務必須陳述清楚
需使執行者清楚政策的最終目的
充份的時間與足夠的資源
重大政策短期兌現的風險高。如教育政策
完美的溝通與協調
避免資訊不對稱,須使第一線人員對政策產生認同感,進而積極推動
沒有無法克服的外在限制
外在限制並不必然存在
權力與服從
(理想上)執行者須有實質權力,政策對象也打從心理服從
CH5-政策規劃與合法化
政策規劃的步驟
民眾需求的評鑑
備選方案的研擬
來源:既存的、修正後的政策方案、學理方案、創發性方案...
意涵:互相排斥且互為相關的方案
目標的研擬
備選方案的篩選
政策資源的充份性
執行技術的可獲性
社會價值的接受性
政策目標的正確性:問題解決的程度高低
備選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經濟可行性
行政/法律可行性
社會/環境可行性
政治可行性
政策規劃的意涵
為了改變現狀而得出的答案
政策方案的預測
意涵
預測的限制
受到問題時效性與經費多寡的限制
人類的行為或社會的變動難以預測
政策目標或目的難以明確清晰界定
外在環境是無法掌握且變動不居的
所能收集的資料與資訊不能夠完全
政策合法化
過程的參與者:司法機關、智庫、傳媒、利害關係人...
過程中的角色
意涵:政策建議方案,予以審查、討論、並給予正當性的過程
CH6-政策的合法化
合法化
參與者
合法性可說等於於治理的正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