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工作坊文章 (文章架構 (.參與的終極目的 (1.1 讓使用者in;關注環境;成為環境維繫的一份子, 1.2 社會教育過程;互為主體、同理對待, 3…
工作坊文章
文章架構
.參與的終極目的
1.1 讓使用者in;關注環境;成為環境維繫的一份子
1.2 社會教育過程;互為主體、同理對待
3.設計無用論 社會企業思考設計的觀點
.設計問題浮現
城市化 / 資本化 ,公共空間品質容易被忽視
兒童遊戲空間的課題
空間議題游擊隊
.實際操作
工作坊經驗分析
不會是通用的準則
社會學習機會 / 社群帶領而來的思辨過程
使用者行為尚未規整/研究整理
書寫目的
如何真參與?真參與的目的是?
推動公民參與;公共空間更適合生活所需;讓公共空間變成社會支持體系
說服誰?如何說服?
設計者
服務設計原則:多傾聽讓設計更好 / 不止用腦/理性分析做設計,再加上同理心
政府/權威者
權威:(獲得掌聲)施政方向更精準 -- 對話層次增加,市民需求越鮮明
正義感:幸福感提升
設計教育者
設計狂權威:(好設計更上層樓)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使用者的好處--傾聽能力的訓練 / 多元價值觀思辨能力 / 從身體感官出發體驗環境
正義:訴求正確的設計教育方案與流程
特公看到的點
是一系列的過程
培訓過程:花時間看案例與瞭解使用者
觀察與轉譯孩子語言
融合設計中
工作坊的目的;如何回應這個目的下的執行方式
參考資料
是要一直去回想 自己做的過程裡面的這些觀察細節
如何討論/紀錄 / 分析 / 應用
設計更好的生活
Gehl:「非常了解」設計物品(=公共空間)是為了創造更好的生活(=公共空間中的生活)。Gehl Arch 的年輕設計師們,似乎越來越傾向採用連結物品與生活的調查方法與設計手法。」
生活設計 x 物品設計 --- 美感
服務設計:有別於以往提供產品功能性價值的設計,而是提供「感受」與「體驗」的設計。
好生活 x 美感
面對社會議題
設計 x 社會福利
設計師 vs 社會責任(是為多數人設計抑或為少數人設計)
切入點
使用者行為觀察
環境心理學
設計思考
設計者也需要參與;生活在其中。
兒童友善城市
論點
日常生活論點
使用者行為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