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發展(一) (壹、發展概述 身心特質隨年齡增加所產生的改變 (一、發展是遺傳和環境共同影響 ((一) 遺傳的影響 1. 基因(genes) …
發展(一)
壹、發展概述
身心特質隨年齡增加所產生的改變
一、發展是遺傳和環境共同影響
(一) 遺傳的影響
1. 基因(genes)
鹼基(A、G、C、T)的排列組合
人有23對染色體、2萬多個鹼基序列
2. 基因對特徵的影響
(1) 人的基因都是成對的,稱為對偶基因(alleles)
A、支配較強、優先表現:
顯性基因(dominant allele)
B、支配較弱、不優先表現:
隱性基因(recessive allele)
(2) 特徵受一個或多個基因影響可分為:
A、
單基因遺傳(monogenic inheritance)
:人的部分特徵由單一 一個對偶基因決定。如:捲舌、拇指彎曲等。
B、
多基因遺傳(polygenic inheritance)
:由兩個以上基因所影響,如:身高、體重、氣質、人格等。此類遺傳結果受
環境
影響。
genotype 基因型(遺傳型)
:影響身心特徵表現結果的
基因組合
。(AA、Aa、aa)
phenotype 表現型
:表現出來可觀察到的特徵。(卷舌、不捲舌)
BOX:
性聯遺傳
(sex linked characteristics)
表現的身心特質由第23對染色體(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影響。
有些遺傳疾病由X染色體上的基因影響,如:血友病、紅綠色盲。
男性
患有性聯遺傳疾病比女性多。
(二) 環境的影響
在
多基因遺傳
中,phenotype 會受到環境影響,產生不同發展結果。
BOX:
一、遺傳限,反應範圍(reaction range)
人的遺傳基因會為各種特質設定一個未來發展結果的上下限,特徵最後發展的程度受環境的調節,但環境造成的影響在遺傳限之內,不會超過上下限。
BOX:
二、軌道論,軌跡論(canalization)
不同特質受遺傳影響的程度不同,受遺傳影響深的特質不容易改變;
受遺傳影響淺的特質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而變化。
BOX:
採取家族研究、雙胞胎研究、收養研究,來了解某特質是否受到遺傳的影響,用以下兩種數據來判斷影響的程度:
1. 遺傳率(heritability)
2. 共同發生率(concordance rate)
:
若有一特質在雙胞胎之一身上發現,則再調查另一雙胞胎是否也有相同特質,此比率為共同發生率。
若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的共同發生率差很大,表示此特質受遺傳影響高。
BOX:
選擇性配權(selective breeding)
研究遺傳是否會影響phenotype
讓個體在某特質上分組,重複進行組內成員的交配,觀察該特質隨世代的變化情形。
二、發展心理學的重大辯論
(一) 先天 vs後天(nature vs. nurture)
先天
:理性主義(rationalism)
相信人先天帶著某種知識來到世上。EX:Chomsky
後天
:經驗主義 (empiricism)
認為人是一張白紙,依經驗刻劃成後來的模樣。
(二) 主動 vs. 被動(active vs. passive)
主動試探、接觸環境:Piaget
被動受環境雕塑:行為主義
(三) 文化普及 vs. 文化特定(general vs. specific)
發展是普世一致的過程和結果,
或是不同文化發展的過程和結果不同?
(四) 連續論 vs. 階段論(continuity vs. stages)
連續論
:發展是緩慢累進的漸變過程,是數量上的變化(量的累加),質地上無差異。
階段論
:發展是迅速突進的過程,有質地上的差異,不同時期的發展有劇烈變化。
BOX:階段論的特徵
(1)
強勢主題(dominant theme)
:
在某個發展階段中,有特定的發展主題。
(2)
質的差異(qualitative difference)
:
能力或行為上具有本質上的差異。
(3)
相同順序(the same order)
:
發展速度不同,但各階段的順序一致。
三、發展的研究設計
(一) 橫斷設計(cross-sectional design)
就某方面身心特徵為主題,在
同一時間
蒐集
不同年齡受試者
的資料,分析不同年齡受試者在該特質上的表現,以了解該特質隨年齡的變化情形。
優點:
相較於縱貫研究能快速獲得研究結果
具經濟效益,花費成本低
無樣本流失問題
缺點:
無法跨時代應用,缺少時間外在效度
無法排除
族群效應(cohort effect)
的混淆
無法知道個別受試者特質是否穩定
(二) 縱貫設計、貫時設計(longitudinal design)
在
不同時間
對
同一群
受試者進行多次資料蒐集,分析在該主題特徵上的表現,了解該特徵隨年齡的變化情形。
優點:
可知道個別受試者特質隨年齡增長的穩定性
避免族群效應混淆
缺點:
耗時、花費高
較難複製同樣的研究
樣本容易流失,有樣本代表性問題
多次資料蒐集可能造成受試者的
練習效應
(三) 連續設計、後續法(sequential design)
兼採橫斷和縱貫的設計,選擇
多個年齡層的受試者
,進行多次資料蒐集。
優點:
比縱貫設計資料豐富
可察覺族群效應對發展的影響
2.缺點:
耗時、花費高
較難複製同樣的研究
樣本容易流失,有樣本代表性問題
多次資料蒐集造成受試者
練習效應
BOX:
微觀設計(microgenetic design)
是一種觀察特定能力或特質的進展過程。
是一種特殊形式的
縱貫設計
。
受試者通常是某個特質即將產生變化的兒童,對這些兒童在某個特質或能力進行
短期且密集
的觀察,藉以較為深入了解該能力或特質進展的過程。
貳、生理發展
一、產前發展
(一) 產前發展的前期(略)
(二) 影響產前發展的環境因素
1. 畸胎原 (teratogen)
疾病、藥物、母親暴露的環境對胎兒的發育有害,引起身體畸形發育、生長遲緩、流產或死胎的因素。
(1) 母親疾病:德國麻疹、梅毒、結核病、感冒
(2) 藥物:
A、沙利竇邁(thalidomide)
B、酒精:胎兒酒精症候群(fetal alcohol syndrome, FAS)
C、抽菸
(3) 環境汙染:輻射、空汙、水汙染
母親因素:營養不良、壓力、年齡
二、嬰兒/學步兒的身體發展(0-2歲)
(一) 新生兒的反射(reflexs)
個體天生對特定刺激進行強制的反應,反射具適應能力因而普遍保留,也是後來發展自主性肢體動作的基礎。
1. 尋乳反射(rooting)
刺激新生兒臉頰,他會把頭轉向刺激方向,像是要尋找母親的乳頭。大約3周後由自主轉動取代。
2. 吸吮反射(sucking)
將東西放進嘴巴,新生兒會開始吸吮,大約4個月後由自主吸吮取代。
3. 巴塞斯基反射 or 巴氏反射(Babinski)
搔新生兒腳底,腳趾會向外翻張,與新生兒大腦髓鞘尚未包覆有關。8-12個月會消失。
4. 抓握反射(palmar grasp flex、Darwinian reflex)
輕觸新生兒手掌,他會立即握拳,緊抓住掌中物體。3-4個月會消失。
5. 莫洛反射(Moro reflex)
突然改變新生兒頭部位置,或是突然發出聲響,他會弓起背部、伸展四肢成擁抱狀。約半年後消失。
6. 踏步反射(stepping reflex)
把新生兒直立抱著,他的腳會自動產生踏步動作。約2個月消失。
(二) 嬰兒知覺的發展
1. 研究嬰兒知覺的技術
(1) 偏好法(preference method)
呈現兩個或以上的視覺刺激物,紀錄嬰兒的凝視時間,判斷嬰兒的偏好。
(2) 習慣化法(habituation method)
對嬰兒呈現刺激並記錄凝視時間、呼吸、心跳等,若嬰兒習慣此刺激,前述反應會下降。再呈現第二個刺激,紀錄反應的變化。
(3) 高增幅吸吮法(high-amplitude sucking method)
紀錄嬰兒吸吮奶嘴的次數是否因呈現刺激而增加。
2. 嬰兒視覺的發展
(1) 眼睛與視覺:
視網膜、調節水晶體曲張的肌肉尚未成熟。
視覺敏銳度差(visual acuity)
嬰兒到兩個月大時,才慢慢出現分便顏色的能力
(2) 對物件外表的視覺知覺
A、Robert Fantz(1961)的研究
(a) 嬰兒出生不久即能粗略辨別視覺刺激的不同。
(b) 嬰兒喜歡有曲線、複雜度較高的圖形。
B、Mondloch(1999)的研究
(a) 嬰兒有臉部偏好,可能是天生的能力。
(3) 深度知覺(depth perception)
對空間中物體形成遠近的知覺
A、視覺懸崖(visual cliff)
Eleanor Gibson & Richard Walk
3. 嬰兒聽覺的發展
嬰兒一出生,聽覺發展比視覺成熟,接近成人水準
嬰兒喜歡聽媽媽語和媽媽的聲音
嬰兒能區分極為接近的聲音,例如:pa / ba,表示有學習各種語言的先天潛勢,六個月後對因素的敏感性變弱。
(三) 嬰兒動作技能(motor skill)的發展
動作技能的分類
(1)粗大動作發展(gross motor development)
嬰兒整體姿勢與移動:坐、爬、站、走
(2)精細動作發展(fine motor development)
局部動作:抓、握
Nancy Bayley 的縱貫性研究,發現嬰兒動作發展順序
(Bayley Scale of Infant Development,BSID)
動作技能的發展原則
(1) 首部到尾端 (cephalocaudal trend)
(2) 近端到遠端 (proximodistal trend)
成熟或練習(先天與後天)
(1) 雙胞胎研究:同卵雙胞胎動作發展順序、時間相近。
(2) 跨文化研究:世界各地嬰兒動作發展順數、時間相近。
(3) 動作既能主要受到
成熟(先天)
影響,但透過大量練習或過度剝奪,也會影響動作發展。
BOX:
臉部失認症(prosopagnosia)
特殊的腦部病變,無法透過臉部辨識出他人,跟大腦顳葉內側的
梭狀迴(fusiform gyrus)
有關。
三、學前兒童(2-6歲)
(一) 生理發展的不對稱性
骨骼肌肉:3-4歲前生長快速,之後趨緩,到青春期又快速生長。
頭與腦:出生之後頭與腦迅速發展。至學齡期後生長趨緩。
淋巴組織:出生後一路成長,至青春期達到高峰。
生殖系統:出生後生長緩慢,至青春期迅速發展。
(二) 學前兒童的動作發展 (B3 P386)
BOX:
兒童肥胖症(childhood obesity)
一、定義:
依美國疾病管制局標準,兒童BMI大於該年齡層第95百分位數。
二、有關因素
遺傳
低社經地位的家庭中,有高比例的肥胖兒童。
早期發育:嬰幼時期體重上升較快,肥胖機會較高。
飲食習慣:餵食高卡路里、垃圾食物
內在-外在理論
運動較少
看電視
四、兒童中期(6-12歲)
(一) 身高體重發展的兩個特徵
前半段,男女兒童身高體重成長趨緩。
後半段,女生身體發展先於男生。
(二) 動作發展
粗大動作:柔軟度、平衡感、敏捷度、力量接提升
精細動作:8-9歲時,寫字、畫畫等能力逐漸發展,能控制手腕、手指
五、青少年期(12-20歲)
(一) G. Stanley Hall 狂飆期(storm-and-stress period)
生物學觀點
性器官及賀爾蒙作用造成青少年身體和心理變化。
社會學觀點
Margaret Mead 認為青少年心理現象是社會環境的產物。
(二) 青少年身體發展的特徵
激素變化:分泌生長激素,促進身體成長。
生長陡增(growth squrt):身高、體重急速增長。
不符 首部到尾端趨勢,此時期
四肢生長先於軀幹
(三) 早熟與晚熟
早熟對 男生 有利
晚熟對 女生 有利
BOX
1. 青少年期(adolescence)、青年期
生理開始發育,逐漸過度到成人的一段生命期程。
2. 青春期(puberty)
生理劇烈變化和性成熟的時期,沒有心理社會的意涵。
六、成年期
一旦身體發展達到顛峰,即開始進入長時間的老化歷程。
老化歷程也是非對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