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智力 (貳、智力的測量 (一、智力測驗的發展與演變 ((一) 生理計量法 (biometric method)
Francis Galton
…
智力
貳、智力的測量
一、智力測驗的發展與演變
(一) 生理計量法 (biometric method)
- Francis Galton
- 認為智力高的人,知覺、身體反應能力較好,如:聽音辨色、手眼反應速度、肌肉力量等
- 結果幾乎沒有關聯。
(二) 心理年齡法 (mental age method)
比西量表(Binet-Simon scale)
- Alfred Binet & Theodore Simon (1905) 編製鑑別智力不足兒童的測驗(真正有效的智力測驗開端)。
- 認為兒童智力隨實際年齡發展,透過跟同齡兒童平均智力水準相比較可知兒童智力高低。
- 心理年齡(mantal age):要求兒童做特定的心智作業,答對越多越聰明。
(三) 比率智商(ratio IQ)-心理年齡法的進展
史丹佛-比奈量表(Stanford - Binet scale,SB )
- Stern 將 心理年齡 與 實足年齡 相除得一商數,再乘以100,為智力商數(intelligent quotient,IQ)
- 易於理解、可以和不同年齡兒童相比較
其他要點:
- 缺點:心理年齡隨實際年齡增長會維持穩定,
因此會使得計算出的IQ越來越低,
所以比率智商不適合作為成人智力的指標
- 史比量表後來改用離差智商(不用心理年齡),
平均數為100、標準差:15
(四) 離差智商 (deviation IQ)
- David Wechsler 魏氏成人智慧量表(WAIS)
- 認為智力呈常態分配,可與常模參照標準相比較,得知智力表現。
- 平均數:100,標準差:15
- 加入許多關於動手操作的測驗
- 後將測驗擴及兒童,魏氏兒童智慧量表(WISC)、魏氏學前智慧量表(WPPSI)
BOX:性向測驗(aptitude test)
- 普通性向測驗 (general aptitude test):測量未來學習的潛力。基測、學測等,了解受試者廣泛的潛力。
- 特殊性向測驗 (special aptitude test):範圍較特定的性向測驗,如:美術、音樂。
二、智力測驗的信度、效度和標準化
(一) 信度 (reliability)
- 實得分數的變異數中,由真分數的變異數佔的比例。
- 測驗的穩定性或一致性,可使用再測信度、折半方法。
(二) 效度 (validity)
- 實得分數的變異數中,由測驗所欲測量的特質造成的變異所佔的比例。
- 測驗能夠測量到所欲測量特質的程度
(三) 標準化(standardization)
- 標準化測驗是指在施測程序上和分數解釋都有一致的程序或判斷標準。
- 有測驗手冊以及原始分數對照常模。
三、智力分配的兩端
(一) 資賦優異(giftedness)
- 史比量表的編製者Lewis Terman 做的縱貫研究發現:
一些不同看法:
- 智力高的人,比一般人容易發生心理異常。
- 資優的標準是前2%(智力測驗正的兩個標準差)
- 三環論(three- ring model of giftedness):Renzulli認為資賦優異不應該只用IQ做標準,應是三項特質的結合:高智力、創造力、投入。
(二) 智能不足(mental retardation)
DSM-5 智力發展疾患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disorder)
- 診斷定義:18歲前智力低弱、生活技能不足(3個標準)
- 18歲以前
- 智力低於一般智力測驗70分上下(負兩個標準差)
- 生活技能不足:溝通、穿衣、洗澡、社交、購物等
- 大部分屬於輕度障礙 (智商50-70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