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 量測系統分析進階
有關 MSA 的要求
7.6.1 量測系統分析 (TS 16949:2002)
7.6.1 (QS9000: 1998
SPC 量測數值的品質:Calibration -> MSA -> SPC -> Decision
使用時機
新評估的量測設備
新製程需求 (新研發, 規格加嚴)
品質管制計畫中管控重要品質參數的設備
客戶特定要求分析的設備
SPEC/Frequency
MSA SPEC: 62-31-0000-0463
MSA Frequency: 1x / yearly
量測變異來源
實際製程變異
長期
短期
零件本身
量測變異
量測儀器
操作員
操作員/零件交互作用
偏離
線性
穩定性
相關性
重覆性
準確性
線性
偏離
穩定性
相關性
重現性
操作員
操作員/零件交互作用
重複性
重複性
準確度/精密度
準確度 Accuracy: 量測與實際的偏差程度
精密度 Precision: 重複量測的變異程度
鑑別力 (解析度) / 鑑別度
鑑別力 (解析度)解析度): 最小讀值, 尺度和偵測極限
鑑別度: NDC (Number of Data Catagories) 量測值的變異範圍可區別的分類數
NDC = 1.41 * (樣品標準差PV/量測過程標準差GRR)
NDC 1: 無效 2: 大小 3: 大中小
計量型 MSA
準備項目
實驗設計者
設備
人員
標準件/樣品
4 Statistics
穩定性 Stability
偏性 Bias
線性 Linearity
量具的重複性與重現性 GRR
不同時間量測同一零件之相同特性所得之變異
執行方法
1 個標準件
1 位量測人員
量測 3 次
分析/判定準則
分析: 製作 X-bar chart 及 R chart
判定準則
X-bar chart 與 R chart 都位於管制界線內
量測的標準差 小於 當站製程標準差值
從不同操作範圍衡量 Bias 的變動
量測多次之平均值與真值之差距
執行方法
1 個標準件
1 位量測人員
量測 20 次
分析/判定準則
分析: T 檢定
判定準則: 95% 信心水準下, 上限與下限須涵蓋 0
量測較低之部位 (基準值小), 偏差小, 量測較高之部位 (基準值大), 偏差大
不具線性關係, 即為不合格之量具
執行方法
5 個標準件
1 位量測人員
量測 12 次
分析/判定準則
分析: 回歸線與適合度
判定準則: 95% 信心水準下, 斜率與截距上限與下限須涵蓋 0
執行方法
分析
EV 和 AV
重複性 Repeatability: Equipment Variation EV
再現性 Reproducibility: Appraiser Variation AV
GRR = AV + EV
10 個量測產品
3 位量測人員
各量測 3 次
X-bar chart
R chart
GRR & NDC
判定準則
X-bar chart 至少 15 點在管制線外
R chart
所有點都位於管制線內
至少需要 4 種數值
最多只能有 7 個值為零
GRR & NDC
GRR% < 10%, NDC >= 5:: Good
30% >= GRR% >= 10%, NDC >= 5: Warning
GRR% > 30%: Not Accepted
P/T% and R&R%
P/T%: 對顧客需求有足夠的量測能力
R&R%: 對製程改變有足夠的偵測能力
穩定性
準確度 Accuracy
精密度 Precision
偏性 Bias
線性 Linearity
重複性 Repeatability
重現性 Reproducibility
計數型 MSA
減少誤判風險的方法
方法一: 改善製程能力
方法二:改進量測系統, 降低評估風險
計數檢驗為一種有限個分類的量測系統
實驗方法
結果判定
50 個零件
1 位實驗安排者兼紀錄人員, 3 位設備操作員
各量測 3 次
數據分析
Cover, RawData
KAPPA
有效性
評價者的一致性, 評價者的一致性, 愈大愈好, 0.75上
錯誤率
錯誤警報率
3 次測量結果與已知的參考值一致
將 NG 判為 GO 的機率
將 GO 判為 NG 的機率
可接受: 有效性 >= 90%, 錯誤率 <= 2%, 錯誤警報率 <= 5%
可接受邊緣: 有效性 >= 80%, 錯誤率 <= 5%, 錯誤警報率 <= 10%
不可接受: 有效性 < 80%, 錯誤率 > 5%, 錯誤警報率 > 10%
click to e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