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學習理論 (伍.Skinner's Operant Conditioning(操作制約作用) (十.強化程序 (2.延宕強化…
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學習理論
伍.Skinner's Operant Conditioning(操作制約作用)
四.實驗:Skinner Box
五.經典條件/制約作用中的一般行為法則
(一)強化與強化物
(二)類化與辨別
(三)削弱與自然恢復
(四)二級制約作用與二級強化
三.操作制約的定義
六.Thorndike&Skinner的比較
七.如何有效地運用增強?
八.懲罰的效用
(一)懲罰並非一種有效的行為控制方法,其原因是:
(二)倘若不得不使用懲罰時,需注意
二.區別反應性行為與操作性行為
十.強化程序
2.延宕強化
3.連續強化
1.立即強化
4.部分強化
5.迷信排程
九.後效強化-由反應結果導致對反應本身強化的學習現象
一.生平
十一.塑造/連續漸進法
陸.Bandura 與 Walters的社會學習理論
四.模仿學習的不同方式
2.綜合模仿
3.象徵模仿
4.抽象模仿
1.直接模仿
七.自我效能
(一)自我效能的定義:指個人對自己具有充分能力可以完成某事的信念。
(二)影響自我效能與學習的關係
(三)影響自我效能的因素
1.學習者先前的成敗經驗
2.他人傳遞的訊息/言語勸說
3.他人的成敗經驗/替代性經驗
4.在較大的團體中的成敗經驗
5.情境因素
三.模仿中的強化來源
五.模仿的效應
1.楷模效應
2.抑止效應
3.引發效應
二.模仿的楷模
六.觀察學習的歷程
注意歷程:對所欲學習的行為之特徵加以注意
保留歷程:記住觀察結果
動作複製歷程:將象徵化的表徵行動
激勵歷程:在適當的激勵條件下,觀察者表現出所學習的行為。
一.理論的重點
1.學習是觀察與模仿他人行為的結果
2.持續的強化使模仿的行為得以持續
3.行為的結果而導致對行為本身強化的學習現象
八.自我調節理論:個體透過自己對行為的計畫與現實行為的成果,加以對比和評價,來調節自身行為的過程
九.三元交互決定論(環境.個人.行為)
肆.Thorndike's Connectionism(聯結主義)
三.影響刺激與反應關係建立的三大法則
1.練習率
2.準備率
3.效果率
四.學習遷移
1.正遷移
2.負遷移
3.水平遷移
4.垂直遷移
二.實驗:嘗試錯誤學習理論
五.對教學的啟示:給予充分的練習,注意其準備狀態。
一.學習是由刺激與反應間的聯結形成
貳.Pavlo's(古典制約作用)
二.古典制約的定義:一個容易導致某種反應的刺激(食物),與一個中性刺激(鈴聲)重複相伴出現,始中性刺激產生相同的反應。
三.內涵
(一)制約前
1.食物(UCS)->流口水(UCR)
2.鈴聲(CS)->無特定反應
(二)制約中
3.鈴聲(CS)+食物(UCS)
(三)制約後
4.鈴聲(CS)->流口水(UCR)
ㄧ.Pavlov's的生平
壹.前言
ㄧ.何謂學習
二.心理學上的三大理論流派
(二)認知主義:如何累積知識.發展出學習者的概念
(三)人本主義:個體性與獨特性.情緒發展
(一)行為主義:S->R
參.Waston's Behaviorism
二.其主要的論點
一.生平
柒.行為主義在教學上之應用